在當前全球汽車產業震撼的環境中,三陽工業公司正以積極姿態針對國產化政策做出反應,特別是在現代汽車的CUSTIN車型因被檢舉有90%的零件來自中國製造後,三陽董事長吳清源決心不懈,全面配合這一政策的推動,並計畫大幅提升自製率。
吳清源強調,三陽在現代汽車的全球策略下,所有的訂單均來自韓國母廠,並以美元付款,這樣的做法使得三陽無法享有中國的補貼,因此也不存在低價傾銷的疑慮。儘管如此,面對現代汽車於檢舉事件中的處境,吳清源表示三陽期盼在國產化政策下能更快成立生產基地。
為了確保迅速進展,吳清源親自出馬督導產線的調整。他指示南陽實業總經理徐伯達召集全體員工,明言這項工作不會影響到員工的生計,並宣布將開始加班,以配合即將進行的產線調整。為了支援這 piece 的進度,吳清源迅速編列了4億元的資金,此舉是基於對韓國母廠的討論、授權、開模及製造過程中的緊密合作,計劃在三個月內完成自製零件的全過程。
在採訪當天,吳清源帶領記者走進全新的產線區,他興奮地介紹各項設施,尤其是偌大的烤爐區,「我們是台灣第一家,早在今年8月就已經開始遞件,現在產線的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我們計劃在12月中旬遞交最終版本申請,只要產發署審查通過,計畫將在年底前開始投產。」
吳清源指出,這條新的產線並不僅僅是針對CUSTIN車型,還參考了現代汽車的各種型號,未來無論大小車型都能夠適用。這一系列的技術升級將使得零部件的製造過程更加精緻,並顯示出三陽在技術創新上的實力。他透露,過去自製率僅為10%,但明年將有望直接提高到35%。
依照國產化政策,新車在上市的首年需達到15%的自製率,第二年達25%,到了第三年再提升到35%。因此,吳清源明言,三陽的目標是在明年就能讓現代車達標,這也有助於回應外界對三陽曾經反對國產化政策的各種謠言。
面對未來挑戰,三陽不僅要在生產效率上有所提升,還希望在技術根基上持續突破,以確保能夠在變化莫測的汽車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此時此刻,三陽的每一步進展都顯示出其對國產化政策的積極響應,以及為員工和整體產業發展所做的努力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