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央社的報導,中國公務員本週突如其來獲得加薪,月薪平均增加約人民幣500元,約合新台幣2250元。這一政策如果適用於全國4800萬名公務員,將可能為中國的經濟帶來一次性約120億至200億美元的注入,相當於新台幣6586億元。
從報導中可看出,中國當局此番加薪的目的在於促進消費,進一步支持因經濟放緩而受到影響的增長。支持者認為,此政策有助於激活內需,但同時批評者也提出質疑,認為這是對居住人口相對少數、擁有較佳福利的公務員的不成比例照顧,從而創造了新的不公。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上一次公布全國公務員加薪的事件發生在2015年,當時政府為了打擊貪腐和提高消費能力,曾經將地方官員薪水提升超過三成。此次加薪傳聞於兩週前便在中國網路流傳,但官方至今尚未公開確認具體細節。隨著信息的逐步曝光,印證了此次加薪的確切性。
根據路透社所獲取的知情人士資訊與網路消息,公務員的薪資調整平均約為500元,部分基層公務員的增加幅度則接近300元。在中國南方某省,一名教師與一名公務員均表示,他們的調薪幅度約達10%。不過,具體加薪幅度仍依各省的經濟與財政狀況有所不同。據了解,這次的加薪回溯至2024年7月生效,之前所欠的薪資調整將通過一次性獎金的形式支付。
經濟學人智庫的高級經濟師徐天辰分析指出,北京的這一新策略看起來是為了鼓勵消費。儘管中國近期已針對貧困人口發放現金並對公務員進行加薪,低收入群體通常將較高比例的收入用於消費,而公務員因享有高社會保障福利,更可能增加消費。
然而,在網路上,此次公務員加薪的消息引發了熱烈討論。一名北京市的公務員表示,她在2日時收到了月薪調高500元的通知,這份驚喜讓她和同事們前往餐廳慶祝,認為此舉有助於刺激消費。然而,這樣的慶賀和反響在社交平台上卻伴隨著更多的批評聲浪。許多用戶指出,在經濟疲弱的當下,選擇加薪的決定引發了社會的公平爭議。贊成者認為,如果這能促使經濟脫離通縮對每個人都是有益的,但更多民眾則為了更大多數的民企員工、個體戶及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狀況而感到憤慨。他們認為,對於公務員而言,根本不缺乏福利與穩定的工作環境,這樣的加薪無疑在經濟困境中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