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的中油桃園煉油廠近日再度傳出環境污染事件,令人憂心的情況持續上演。就在市政府於上個月啟動的「包公車」總體檢行動尚未落幕之際,該煉油廠於6日下午十二時進行的例行巡檢中發現管線下方的沙孔出現漏油,隨即通知了環保局進行稽查。
現場稽查人員抵達後,發現這起漏油事故的根源在於航空燃油管線的管鞋因長期受到雨水沖刷而產生了鏽蝕,導致油品不慎滲漏至地面土壤中。環保局以此為依據,立刻要求中油進行土壤開挖和管線修復作業。此事件不僅對土壤造成了影響,稽查人員在距離漏油點約10公尺外的地下水質監測井中也察覺到油污的跡象,顯示這次漏油事故對當地環境已造成了實質且潛在的威脅。
雖然中油在事故後的三小時內即時通報,但因未能有效控制汙染源,導致地下水體中仍然殘留油污。基於此,環保局表示將根據《水污染防治法》對中油提出告發,最高可罰600萬元,並要求中油在限期內提出改善計畫,以免類似事件再度發生。
環保局進一步要求中油迅速採取應變措施,有效止漏並全面檢測廠外的地下水監測井,從而評估汙染擴散的程度。此舉旨在確保及時有效地控制污染,避免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害。環保局還要求中油在地下水監測井下游增設一口標準監測井,確保能精準掌握汙染物的擴散狀況,並對漏油地點進行徹底的土壤汙染調查。
此外,環保局表示,要求中油必須在12月30日前提交應變所需措施的成果報告,並強調市府將持續監督後續改善情況,以確保當地的環境品質及居民的健康不受影響。
根據市府的統計數據,自近兩年來中油桃園煉油廠已遭到民眾檢舉陳情達70餘件,環保局進行的稽查次數達120次,累積罰款金額更高達632萬元。然而,儘管如此,該煉油廠的空氣及水質污染問題仍相繼發生,導致民怨不斷升高,民眾對於環保及衛生安全的關切愈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