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光學鏡頭產業中,大立光科技再次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該公司於昨(9)日舉行的法說會上,公布了令人振奮的財報,顯示該公司在2022年第四季的稅後純益達到新台幣86.76億元,創下單季新高,每股盈餘(EPS)為65.01元,顯著超過市場預期。這項成就不僅彰顯了大立光的技術實力,也表現出優質的經營及營運管理。
董事長林恩平在會中強調,身為全球領先的光學鏡頭製造商,大立光的合併營收在第四季達到新台幣182.09億元,毛利率提高至59.14%,這個數字為2021年第三季以來的最佳表現。他指出,毛利顯著增長主要得益於產品組合的優化及提高的良率,此外與競爭對手相較,他們獲得了較高的業務出貨比例,並且客戶在2023年及2024年的業績出貨獎金對公司業績也有不小的影響。
令人矚目的是,林恩平首次對外確認,大立光的針對人型機器人的專用鏡頭產品已經通過驗證,並表示目前合作的客戶不止一家,並正在設計工業機器手臂等相關應用。這顯示出大立光在新技術及應用領域的持續探索,也為未來的成長增添了無限可能。
展望2024年,大立光計劃將資本支出提高至10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這比2022年的91.8億元更是增長了25%。這一大手筆的投資顯示該公司對未來的高度信心,並表明其致力於提升生產能力和技術研發的決心。
隨著這些好消息的傳出,今日(10日)大立光的股價呈現強勁上漲的勢頭,早盤股價開出在2775元,隨即漲近7%。午盤時股價一度最高攀升至2815元,漲幅超過8%。截至上午11時50分,成交量突破3300張,成交值高達91.32億元,成為當日成交值排行的第三名,反映出市場對於這一科技巨頭的高度期待。
然而,儘管外資對大立光的評價分歧不一,有些美系外資對未來潛望鏡需求的增長表示樂觀,並上修目標價至3485元,也有亞系外資給予最高3700元的預測;但也有投資者顯示出謹慎態度,對於潛在的市場挑戰表示擔憂。因此,市場的反應既有樂觀的期待,也充斥著不確定性。
總之,大立光在技術進步和業績表現上持續領先,未來無論是在消費電子還是工業應用領域,其強勁的成長潛力必將引起更多投資者的關注。投資人在進行決策時仍需謹慎評估市場風險,期待大立光在未來繼續為市場帶來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