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近期透露了他的未來計劃,表示將在美國成立一個專注於產業政策的智庫,這將是他重返美國的首要任務。劉德音強調,美國的政策動向對全球市場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成立這個智庫,旨在為產業界與學術界搭建一個合作的平台,來深入研究和探索產業政策的制定與實踐。
劉德音以自身的經驗與專業知識為依據,指出隨著全球自由市場的分裂與自由經濟的退卻,各國開始迫切需要重新審視並制定自己的產業政策。尤其是在美國,儘管存在許多智庫,但多數參與者都是政治人物,缺乏深厚的產業背景,而這也使得相關的政策諮詢往往會偏向某些商業利益。因此,劉德音計畫將把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聚集在一起,讓他們針對重要的產業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與討論。
他提到,智庫的結構將包括兩個主要部分:一是學術研究,二是政策建議,這樣不僅能促進學術界對於實務面的理解,同時也能為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劉德音認為,過去幾年中,中國的產業政策影響已溢出至其他國家,而有效的產業政策一向不易制定,台灣在此方面的成功經驗可供其他國家借鑒。
不僅如此,劉德音也談及了他個人的生活進展,分享了他近期成為祖父的喜悅,他的孫子目前已經三個月大,他每天看到孫子成長的點滴,感到無比的滿足與快樂。
在談到美國的政治環境時,劉德音提及目前川普政府的政策及走向,他坦言自己對此並不十分了解,但相信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不會受到太大影響,因為台灣的成功本身就是美國半導體產業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他指出,美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依賴於台灣的技術與製造能力,不過,他也提醒美方在壓制中國半導體發展的同時,必須加速自身半導體的技術提升與發展,才能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競爭力。
劉德音的計劃顯示了他對全球產業發展的深入思考,也體現出他希望能在未來的工作中,為產業界帶來更多的正面影響與貢獻。這一智庫的成立將或許成為討論和制定未來產業政策的重要平台,引領各方專家共同探討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全球經濟中,制定出更符合時代需求的產業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