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協和電廠改建四接案引發環評爭議 持續引起社會關注

協和電廠改建四接案引發環評爭議 持續引起社會關注

分享:

隨著台電協和電廠改建四接案的環境影響評估(環評)進入新的階段,這項計畫又重新成為媒體和社會各界討論的焦點。根據相關報導,去年環評過程中出現的黑箱操作指控引發了民間團體的強烈反對,監察院也因此展開調查,指責環境部在該案的環評會議中違反了長期以來建立的公開透明機制,並且違反了「奧爾胡斯公約」的原則。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的召集人王醒之對此表示,環境部的專業性正受到質疑,並強調近日將再召開環評會。他呼籲相關單位要保持專業的態度,而不是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中進行行政霸凌,忽略地方民眾的意見。

根據王醒之的說法,四接環評會議將很可能於近期召開,環境部確認台電已在去年12月5日正式補件,但尚未宣布審議具體的時間。他強調,經濟部應在環評會初審前,積極舉辦聽證會,以具體回應民眾多年来的疑慮,再進入環評程序,這樣的做法相比於「橫柴入灶」的做法更能體現尊重民意。

王醒之也提到,協和四接案在社會上引發的爭議不僅限於生態環境的問題,更涉及國家安全,未來可能成為軍事焦點,但目前的評估仍然不完整,讓人感到憂慮。在他看來,環境部是否能在強大的政治壓力下保持環評程序的獨立性,仍然值得觀察。

值得一提的是,監察院對此次環評會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5月25日的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中,由於與會民意代表提出了多項程序性質疑,導致會議最終宣布散會。7月7日的延續會議中,會議形式並未得到有效改善,許多民意代表重申程序問題,使得會議難以進行。監察院指出,這不僅削弱了環境部長期以來建立的環評會議的公開透明機制,還違反了公眾參與環境決策及資訊獲取的「奧爾胡斯公約」的核心原則。

王醒之補充說明,「奧爾胡斯公約」強調,公眾應在政策程序開始之前得到及時、適當和有效的通知,而不是等到計劃已經制定後,再向民眾溝通。因此,他非常堅持地認為,相關單位應當更加重視民眾的聲音,並在環評過程中積極展現透明度與負責任的態度。保障人民的環境權益,將是未來政府和台電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