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證券市場再傳不幸消息,三家公司未能如期出具2024年第3季的財務報告。這些公司中,廷鑫(2358)和昶虹(2443)已經在11月19日遭到下市處分,第三家上櫃公司大略-KY(4804)則因內部經營權的爭議,無法取得帳冊,導致未能提交所需的財報,面臨被中止上櫃的風險。
根據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的說法,廷鑫自去年會計師主動中止委任後,便一直未能找到新的會計師,結果自112年年報開始就未再申報,造成其在今年4月8日被證交所停止買賣。依照規定,若六個月內仍未恢復交易,其仍然會被中止上市,終於在11月19日正式中止上市。
與此類似,昶虹同樣面臨會計師遴選的困難,自112年年報開始未能如實申報,因此也在11月19日被迫下市。這些情況提醒了市場參與者,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透明的財務報告對於維持公司上市地位的重要性。
最後,第一上櫃公司大略-KY則在8月26日的臨時股東會中進行全面改選。然而,新團隊未能及時取得公司的帳冊,導致在今年第2季的財報無法公告及申報。面對風險,證期局隨後暫停了其股票買賣,並給予該公司六個月的時間來解決問題,若在明年2月24日前仍然未交財報,將公告40天後中止上櫃,最快在明年4月7日進一步下櫃。
根據金管會的統計,截至2024年11月14日,上市(櫃)公司應申報的家數共計1844家(不包括金控公司)。然而,除了上述三家公司外,其餘的公司均已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了財報的公告與申報工作。這種情況反映出市場對於合規性要求的重視,也向投資者傳遞了公司治理的重要性。
這一連串的事件再一次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投資人對於持有這些公司的股票表現出擔憂,因為他們知道,未來的市場環境將直接影響到投資的安全性及價值。不少投資人表示,會更加謹慎地選擇投資標的,以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