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雅惠/台北報導
在當前全球市場中,台灣商用展示架領頭羊裕慶金屬,正以其優異的毛利率及卓越的轉型故事,吸引著一眾重量級國際品牌的青睞。自1998年成立以來,裕慶金屬曾經面對許多挑戰,但來到2015年,他們作出了決定性的轉變,從原先的OEM(原設備製造)業務逐步轉型為ODM(原設計製造),這不僅改變了公司的商業模式,更讓裕慶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嶄露頭角。
董事長廖昭宜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帶領公司的轉型之路,讓看似平凡的「商品展示架」贏得了如可口可樂、沃爾瑪以及無印良品等美國及日本知名企業的青睞。裕慶的毛利率更是自主品牌的高地,達到了驚人的48%,這一數字與台積電相媲美,足以證明裕慶在業界的競爭力。
根據裕慶提供的數據,2024年11月的合併營收為2.11億元,雖然與上個月相比下降了22.57%,但較去年同月則增長了42.46%。此外,2024年第三季度的合併營收達到10.45億元,季增24%,主要是受惠於延遲訂單的出貨,而第三季度的表現更是在Q4新訂單的加持下預示著會迎來一波營收增溫的趨勢。
然而,裕慶的毛利率卻遭遇了些許波動。去年第二季度因為客戶訂單延期以及新業務的初期成本增加,毛利率下滑至36.84%。即便如此,根據廖昭宜的預測,隨著Q4營收回暖及成本改善,毛利率將有潛力推升至50%以上,展現出裕慶未來的成長潛力。
未來展望方面,廖昭宜表達了對於海外布局的戰略思考。當前裕慶在台灣及中國各有兩座生產基地,但為了因應全球貿易的變化及地緣政治風險,他們已與某家台商在東南亞的印尼租下了生產基地。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廠房,將投入新台幣5000萬元用於自動化設備的購置,如機器手臂與雷射切割機,預計在2025年第三季開始營運,屆時將主要生產並外銷至美國,享有關稅優惠。
廖昭宜在回顧公司轉型的艱苦過程時,明白地透露出,2015年收購美國子公司Beeline是裕慶從OEM轉型的重要關鍵,這使他們得以直接對接客戶的需求,進一步開拓市場。這一決策不僅有效整合了設計及生產流程,也提升了公司在商用展示架領域的競爭力。
裕慶的成功背後還是廖昭宜的勤奮與勇氣。他的職業道路起初是從電機工程專業畢業,經歷多個行業的磨練,最終選擇投身展示架行業,並努力克服各種挑戰,成就了一家年營收超過40億元的上市公司。
隨著市場的變化與需求的增加,裕慶未來的發展仍有無限可能,而廖昭宜不屈不撓的精神將繼續激勵整個團隊,迎接更大的挑戰。各大國際品牌的信任和合作,正是這家台灣企業在全球舞台上,逐步占有一席之地的最佳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