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交通事故數據,台中市在前年1至10月間發生的交通事故高達58,076件,成為六大都市中事故數量最多的城市。市議員陳俞融對於台中市政府在交通管理上的措施提出批評,特別是對於隨意設置測速照相的行為表示不滿。陳議員指出,台中市在交通執法上對於固定式測速照相的依賴,並未有效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反而在某些地點造成了駕駛人困擾與不便。
在陳俞融的發言中,他提到,台中市的測速照相罰單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從2022年的83,634件增至2023年的126,364件,去年更達到了137,862件,三年內增幅高達64%。按照每張罰單至少1200元計算,這樣的罰款數量預示著市府去年可能以此獲得逾1.65億元的收入,數字相當驚人,凸顯出這一措施的獲利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陳議員指出位於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2088號前的測速照相設備,被譽為「桿王」,在前年開出18,192張罰單,造成民眾反感。此路段的設計問題引發了許多駕駛人的質疑,因為該路段寬敞且為下坡路段,容易導致駕駛人超速。更何況,同一段路竟然存在50公里與70公里的雙重限速,讓駕駛人頻繁踩剎車,反而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此外,距離500公尺的東大路口則成為西屯區的交通事故熱點,但測速照相的設置似乎並未能有效預防事故的發生。
基於以上原因,陳俞融呼籲台中市政府應該重新檢討速限規定及測速照相的設置必要性,並優先改善道路設計。他強調,應讓測速照相回歸輔助交通安全的初衷,並避免費用負擔過重的罰單創收行為。
面對這些質疑,台中市警察局亦發表聲明,表示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2088號前的固定測速照相設備在去年取締違規的件數下降至9,453件,相較上年的15,192件,減少了37.7%。此外,該區的交通事故和傷亡人數也有所下降,顯示測速照相設備對於防制交通事故已取得一定成效。
警察局還強調其設置測速照相設備的初衷是為了深化用路人對速度管理的認識,並綜合考量交通數據、道路狀況及居民意見後設置,以達到降低交通事故的目的。對於過時的設備,警察局承諾會進行改善,並呼籲用路人遵守速限,以促進公共安全。
在面對交通安全這一重要議題時,必須重視道路設計與執法措施的整體有效性,讓每一位用路人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下暢行,這才是城市交通管理的根本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