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為了保障市民安全和提升掃墓環境的整潔,編列了4600萬元,於1月開始針對全市152處公墓進行除草及清運作業。民政局長吳世瑋指出,元宵節後至清明節是傳統的掃墓高峰期,市府特別選擇在此期間,提前啟動在豐原、東勢、石岡及新社等客家聚落的防火措施,預計這些清運作業將於2月中旬前全面完成。
吳世瑋強調,隨著客家鄉親逐漸返鄉掃墓,當地的人潮與活動都在漸增,因此市府決定從1月初就開始進行公墓的除草與集中清運作業,旨在減輕市民的勞動負擔,同時也降低可燃物的堆積,進一步確保掃墓期間的安全。
在豐原區,區長洪峰明透露,觀音山的第八及第十二公墓總面積約13.08公頃,公所為此投入近89萬元,已於20日順利完成除草作業,為掃墓的鄉親提供了更為乾淨的環境。
東勢區作為台中市最大的客家聚落,區長翁培真亦表示,轄內共有9處公墓,總面積達70.76公頃,市府在除草清運方面投入了近489萬元,相關作業已全面完成,並在元宵節之前迅速清運完畢。這些努力不僅讓民眾在掃墓時能夠更加便利,也使得安全性大幅提高。
中嵙里的里長王鎭樑提到,以往割草後那些草堆若不及時清運,易於造成火災隱憂。市府從去年開始便增加了這方面的經費投入,進行除草及清運作業,這無疑是為了民眾的便利及防火安全而做出的前瞻性舉措。
此外,生管處長柯宏黛說明,每年在民政局與市府環保局的合作下,會在各納骨塔或公墓現場設置紙錢集中區,巡墓員會向民眾宣導「紙錢集中燒」的概念,以減少焚燒過程中的傳播污染。消防局也會在墓區的主要道路上派駐消防水車,並提供小水袋,讓民眾在掃墓時能夠撲滅可能的殘餘火焰,進一步強化防災措施。
這一系列的清運和防火措施展現了台中市政府對於市民生活品質及安全的關懷,讓人倍感安心的同時,也使掃墓的傳統活動能夠在更加安全舒適的環境中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