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智慧電能公司(台智電)宣布成立一個全新的綠電分銷平台,旨在解決企業在購買綠電時面臨的長期合約和大量需求的限制。這一舉措不僅是台智電自身的戰略調整,也充分展現了經濟部對於綠能發展的支持與推動。
根據經濟部的最新消息,台智電目前正積極接洽的綠電來源包括了3-1期及3-2期的離岸風電場,已經掌握了500MW的市場需求,其中主要來自大型企業,這些企業希望在2030年前滿足其綠電需求。相關合約預計在今年6月之前完成簽署。在這些風電來源中,包括了CIP的渢妙風場、風睿能源的海盛及海廣風場、科理歐及道達爾的海鼎二期,還有法國再生電力的環洋風場、森崴能源的又德風場等,無不顯示出台智電在綠電市場中的活躍參與。
然而,按照3-1期風電發展的進度預測,即便渢妙風場能夠趕在2027年年底併網發電,其餘風場的併網則可能延遲至2028年或2029年,這意味著台智電在未來三年內可能面臨虧損的局面,必須長期投入資金以維持營運。經濟部也坦言,實際的售電業務將不會在2028年或2029年之前開始進行,而台智電能否實現損益平衡,則要在開始售電後約1至2年內才能確定。
對於企業的需求,經濟部建議中小企業在2030年前若有綠電需求,可以選擇向台電購買小額的綠電,或是直接選擇台糖釋出的光電資源。致於售電價格方面,經濟部表示,台智電平台的綠電售價與市場上的離岸風電價格相差不大,每度電的預估售價大約在6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企業直接向風場購買綠電,通常需要一個大規模合約,至少是100MW及長達20年的合約,這對於許多中小企業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而透過台智電的平台購電,企業則可以以短期和小規模的方式進行綠電的購買,這樣一來,企業的購電彈性得到了極大的提升。此外,若因為某些原因出現付款問題,經濟部表示還會有次順位的購電方出現,以確保市場穩定。
根據目前的規劃,台智電將提供的短年期產品約為10年至15年,小包裝綠電則可提供5MW的選擇,甚至可由集團內的多家公司團購5MW,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企業在綠電購買上的門檻,也使得綠電市場更加活絡。
隨著對全球氣候變遷的關注日益加深,以及政府對於綠能發展的重視,台智電的成立不僅是商業合作的源頭,更是在促進綠電使用、達成環保目標上的一項重要步伐。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有理由期待,透過這樣的平台設計,台灣的綠電市場將能夠愈加成熟,為企業和環境創造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