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供電不足風險警示引發社會關注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供電不足風險警示引發社會關注

分享:

台電董事長曾文生在近日的發言中提出,若台灣北東電網無法及時新增電源,將面臨供電不足的風險。他強調,鑒於近年來北部地區多家發電機組的除役,北東電網目前對外部電力援助的依賴程度提高,這也使得新電網的建設面臨挑戰。因此,他呼籲希望「四接」計畫的環境影響評估能早日獲得通過,以保障未來的電力供應。

根據報導,台電已於近期補交了「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書初稿」(簡稱四接環評)給環保署,根據相關規定,環保署需在一個月內進行審查,預計四接環評會議可能會在農曆年前召開。曾文指出,北部地區的用電需求大幅增加,而發電機組的除役使得情況更為緊張。他希望能夠及早解決這些問題,避免未來出現電力供應不足的情境。

然而,針對曾文的言論,民間團體認為有所偏頗。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專職律師蔡雅瀅在新聞稿中指出,儘管部分機組確實除役,北部地區卻同時增設了更多的新機組,並舉例說明如大潭電廠的7、8、9號機組共計新增316.02萬千瓦的發電能力,而國光及長生電廠也進行了擴建,這已增加了72萬千瓦和30萬千瓦的發電容量。她質疑台電在表達電力不足的背景時未能全面呈現現實情況。

此外,蔡雅瀅提到,經濟部之前曾以「北北基桃近1000萬人用電需求」及「協和電廠的除役」為理由,推動大潭三接計畫,這次卻又要求必須推動協和四接計畫,明顯是將北部地區一分為二。她反映出,對於電網瓶頸的指控需更為謹慎,既然北部已新增大量電源,為何依然需要再建大型火力電廠和接收站。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的召集人王醒之也對供電問題提出了不同見解。他指出,經濟部長曾主張可以通過海底電纜從菲律賓進口綠電,但距離較近的台灣北西與北東之間卻無法進行電能輸送,這顯示出電網的韌性及其通連性需要改進。他建議,不如在北東地區設置再生能源和儲能等分散式能源,以增強供電的可靠性。

王醒之還提到,協和四接的計畫在緊鄰海軍威海營區(131艦隊)設置大型儲氣槽,這讓他對國安問題表示關注。他指出,這樣的設置可能成為敵軍攻擊的標的,對於北台灣的安全構成威脅。他強調,必須依據行政程序法辦理聽證會,回應社會的疑慮,而公民團體所提倡的節能、綠能、能源管理及儲能等永續方案,才更加符合國家的長遠利益。

面對目前的電力需求及環保議題,相關單位亟需進行深入的討論與研究,以便達成能源供應的可持續性以及環境的保護,確保國家未來的能源安全與生態平衡。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