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嘉義市蘭潭風景區:歷史的寫生與記憶的重現

嘉義市蘭潭風景區:歷史的寫生與記憶的重現

分享:

根據嘉義縣政府觀光署的統計數據,從2023年1月至11月,嘉義市的蘭潭風景區吸引了超過146萬名遊客,成為當地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然而,在蘭潭水庫建成之前,這片土地擁有著截然不同的風貌,與當前光鮮的旅遊形象形成鮮明對比。為了讓市民與遊客更深入地了解這段歷史,嘉義市立美術館目前正舉辦名為「拾景剪影-林玉山的寫生與旅行」的展覽,展出著名畫家林玉山的作品,其中包含了「諸羅風情」,該畫作生動地描繪了蘭潭開闢前的梯田山村景色。

林玉山的這幅作品曾經懸掛於文化局長的辦公室,退休的文化局長賴萬鎮對此表示,這次的展出包括了林玉山的珍貴寫生稿,可以讓觀眾進一步瞭解這位藝術家的創作背景和靈感來源。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台灣近現代的書畫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肯定,而林玉山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膠彩畫《蓮池》於2015年被指定為國寶,也是台灣近現代畫家的第一件國寶級作品,顯示了他在藝術界的重要地位。

展覽中,走進一樓的「始於諸羅」區域,觀眾便會看到林玉山在1993年創作的《諸羅風情》。作品題識中寫道:「蘭潭不見當年景,化作滄溟感萬千。六十年前紅毛埤寫生稿。時癸酉仲秋桃城人玉山畫。」這幅畫作的創作靈感來自於60年前的寫生稿,與1933年獲得台展特選作品的寫生稿「夕照」有著深厚的聯繫。

紅毛埤,位於嘉市東郊的山仔頂附近,是蘭潭的古稱,據說是三百年前由荷蘭人所挖掘。林玉山曾在一次友人的帶領下,騎自行車到市郊,從高處俯瞰,眼前的景象宛如仙境,他不禁心中雀躍。在那柔和的夕陽下,該地的梯田如同綻放的花朵,景色之美令人陶醉。

然而,時光荏苒,隨著農地被徵收並改建為蘭潭水庫,當年的美景已無法復返,1933年的《夕照》也下落不明,唯有黑白照片仍然存在,成為想像的媒介。時隔六十年,林玉山再次創作的《諸羅風情》,則成為這段地景歷史的珍貴見證,對於後世而言,意義深遠。

在嘉義市立美術館的這次展覽中,觀眾能夠深入了解林玉山的生活與創作,以及那段隨著時代變遷而消逝的歷史。這不僅是一場藝術的旅程,也是一次文化的探索。期待未來有更多人前來蘭潭,體驗這片曾經的山村景色,感受林玉山的藝術魅力。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