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基隆工商界與環保團體 分歧立場聚焦四接計畫

基隆工商界與環保團體 分歧立場聚焦四接計畫

分享:

環境部訂於17日召開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四接的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初審,這一計畫引發了基隆工商界與不同公民團體之間的熱烈討論與爭論。基隆的工商界今日集結發聲,表示對四接計畫的支持,提出一系列理由,認為這項計畫將有助於基隆的經濟與發展。然而,一些環保團體則對該計畫表示強烈反對,主張應將協和電廠轉型為更加可持續的再生能源,這樣才能真正符合基隆未來的需求。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和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代表多個環保團體,今天共同發表聲明,表達對四接計畫的疑慮。據他們的意見,如果環評不獲通過,基隆將不得不繼續依賴老舊的燃油機組,這將在長期內對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他們指出,協和電廠的油改氣計畫雖然能在短期內減少空氣污染和碳排放,但實際上大型燃氣火力電廠的化石燃料使用仍可能導致更高的碳排放與環境負擔。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的召集人王醒之強調,協和電廠現有的燃油1號及2號機組已於2019年除役,且3號和4號機組即將因無法符合無法破標準而被迫除役。無論環評結果如何,這些老舊機組終將無法繼續運行,倘若政府的資訊傳遞不充分,將會導致工商界的誤解。他希望能促使政府和台電提供更真實、正確的數據,而不是引導產業作出錯誤的判斷。

此外,根據環評資料,協和電廠轉型為260萬瓩的燃氣火力電廠後,預計每年的溫室氣體排放將達623萬公噸,且空污的排放量將超過許多再生能源形式。蔡雅瀅,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的專職律師,指出國際科技巨頭如輝達、Google及Meta等,正朝向完全依賴再生能源運行邁進,這樣的趨勢顯示出市場對於可持續能源的重視。

她呼籲政府應將現有的協和電廠能源轉型與再生能源開發結合起來,用於節能、能源管理及儲能的發展,這才是長遠的策略。蔡雅瀅也提到,國際研究表明「填海造地」會對漁業資源帶來嚴重威脅,因此能源開發應有更全面的考量,要求台電堅守「不造地」的承諾,而非只是在填海面積上作出調整。

此次的環評初審將成為未來基隆能源轉型路徑的重要里程碑,而隨著工商界和環保團體的立場交鋒,基隆的未來能源發展走向仍然值得持續關注。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