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寒假的來臨,台北市持續推動國小自主學習的理念,並不再提供傳統的制式作業。這一創新舉措的核心在於促進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思維發展。其中,萬大國小以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為主題,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同時,南港國小則著重於鼓勵學生延續國際教育內容,特別是在培養惜食觀念方面下功夫。
日前,台北市立萬大國小舉行了盛大的結業式,校長吳建億在致辭中強調,學生應該要成為自己功課的主人。他呼籲學生利用寒假的時間來規劃和參與各種活動,以增進對不同文化和全球議題的了解。他特別提到,學生可以探究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内涵,並選擇至少一項進行實踐,這不僅能夠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更能讓他們的學習經驗變得充實而有意義。
吳校長進一步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興趣,展現個人才能。他提到,孩子們可以在家裡學習烹飪、規劃旅遊行程或養成良好習慣,這些自主性的活動比被動接受學校的作業更為重要,因為它們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創造力。他強調:「想做什麼就去做,直到找到自己喜歡的目標」。
萬大國小也計畫在新學期開始後舉行成果展示,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與觀摩。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在朝會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此外,學校還設立了最佳創意發想獎、最佳永續發展獎、最佳國際視野獎及最佳指導大師獎,共頒發20個獎項,以表揚和鼓勵學生的參與及努力。
金華國小的校長鄭盛元指出,低、中、高年級的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對師長的引導需求亦各有差異。因此,各班導師在期末時,根據學生的個別特質,協助他們設定學習方向、選擇執行方法及預期成果,這樣的安排讓學生有充足的空間來發揮。
他舉例說明,去年有名六年級的學生,憑藉強烈的自我超越精神,在沒有他人協助的情況下,自行設定挑戰,不斷突破自我,最終成功將解開魔術方塊的時間縮短至10秒,這類型的學習散發著高度的挑戰性和獨立性。
在南港國小,校長張嘉芬提到,學生在寒假期間給自己設定的學習任務主要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趁著家庭出遊進行的學習,像是倡導環保或關注自然議題;第二類則是與家長工作結合的學習,其中,有的學生會隨著外地工作的家長,探索其職業領域;最後一類是專注於學習特定技能,這些學生通常會親自拍攝影片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待返校後便在班上分享。
張校長補充道,學校在去年12月舉辦了國際教育月,着重於剩食及惜食文化,因而呼籲學生在寒假期間持續關注國際事務,以加深自己的學習深度及廣度。
台北市教育局則指出,寒假是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黃金時期,期望家長能在這段時間「參與而不干預」,給予孩子支持與陪伴,同時適度關心他們的學習成果,並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這樣才能為未來的終身學習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