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散戶忍痛年間虧損291億元,專家呼籲理性投資

散戶忍痛年間虧損291億元,專家呼籲理性投資

分享:

近日,台灣立法院對於證交稅條例修正案進行了熱烈的協商,爭議的焦點是散戶在股市中的命運。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的數據,分析指出,在過去的一年中,外資法人透過當沖交易總獲利高達194億元,而廣泛的散戶投資者卻在同一期間損失驚人的291億元。這樣懸殊的數字引發了社會各界對於散戶是否被「當韭菜割」的深思。

伴隨著討論的升溫,理財作家狄驤也站出來分享他的觀察,他指出散戶在市場上的自我選擇與心理因素是造成虧損的關鍵所在。他強調,許多散戶選擇了超出自身能力範圍的投資方式,妄想透過短期的當沖獲取高額利潤,而當真正面對虧損時,又不敢果斷停損,這使得他們的損失不斷累積,最終只能選擇等待一個虛幻的奇蹟來挽救損失。

在協商過程中,立法院決定將當沖的交易稅減半的優惠延長三年,證交稅仍為千分之3,當沖交易稅則是千分之1.5。郭國文立委對此表示擔憂,他認為散戶在財力與資訊上與外資的落差,政府應當鼓勵民眾採取長期投資策略,並在稅制上加入退場機制,以保護弱者的利益。

狄驤也分享了他對散戶和外資之間的問題的見解,他指出,外資因為擁有巨大的資本運作能力以及資訊優勢,能夠持續從散戶身上獲利,而散戶卻屢屢陷入虧損的惡性循環,歷年來散戶的當沖損益從來沒有轉正的紀錄。

狄驤進一步解釋,這個現象背後的心理因素值得關注。他提到,散戶常常以短期的利益為導向,希望快速累積財富,但事實上缺乏相應的市場理解和風險管理能力。他舉例說,一名散戶小李努力存下每個月5000元,卻因進行當沖而面臨虧損2000元。他案情中的選擇並不明確,是勇敢止損還是繼續抱怨等待反彈,這強調了許多投資人內心的矛盾和不安。

面對高風險的當沖交易,狄驤認為,投資者必須要有自我認知,了解自身適合的投資風格。他指出,只有具備良好的意志力和理性投資心態的人才能在當沖中獲利,而這樣的投資者是極少數。他強調,如果投資者無法做到紀律交易,或是受到金錢壓力的影響,則應該謹慎參與當沖,否則只會成為外資收益的犧牲品。

儘管面對當前的市場挑戰,狄驤也給予散戶一些鼓勵,他指出「時間」是散戶最好的朋友,長期投資往往能提高勝算,建議可以考慮指數型ETF作為穩健的選擇,這在股市動盪的時候尤為有效。透過合理配置資源和時間,散戶有機會在未來實現財富增長,而不必陷入短期交易的泥淖中。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