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的莿竹在山林中隨處可見,這種在當地深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植物早在馬卡道族時期就被稱為「Takau」,正是高雄古名「打狗」的來源。莿竹不僅是台灣南部早期重要的經濟作物與造林樹種,更是製作竹簍和鷹架的主要材料。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塑膠和鋼鐵替代了傳統的竹製品,加上竹材採收的困難與高成本,讓這項傳統工藝漸漸失去了競爭力,許多莿竹林也因此荒廢,成為無人經營的林地。
為了挽救這項逐漸消失的傳統,並提升在地文化的認同,高雄市農業局於去年開始選定市有的土地進行竹林林相的更新與竹材再利用示範計畫。在這一項計畫中,農業局特別在烏山頂泥火山地景自然保留區設置了竹圍籬,巧妙地將當地的生態和地景特徵融合進設計中,向民眾展示竹材的多樣應用潛力。
除此之外,農業局也與在地的竹藝老師傅合作,純手工製作了童玩「竹蜻蜓」,這不僅讓民眾重溫童年的樂趣,也象徵著對傳統竹藝的堅持與傳承。這些「竹蜻蜓」將在春節期間的除夕到初五,即1月28日至2月2日開放給國中以下的孩子領取,每天限量100個,發完即止。
高雄農業局代理局長梁銘憲在新聞稿中表示,春節期間誠摯邀請民眾來到烏山頂泥火山地景自然保留區走一趟,親身感受大高雄獨特的惡地形地景,也欣賞到當地豐富的生態和人文美景。透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傳承傳統竹藝,更能促進在地生態保護與文化認同,讓更多人了解和珍惜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