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春節的即將來臨,各縣市的居民計畫在2024年1月之前迎領中央政府發放的「超徵紅包」。根據財政部的最新預測,2023年度的總稅收超出預期,預計將達5100億元,帶動中央財政的統籌分配款也隨之水漲船高,預計總額將達到384億元,遠超過先前296億元的預估目標。這意味著在明年1月21日之前,民眾將收到補助,為春節的團圓氛圍增添一份喜悅。
桃園市政府財政局表示,目前仍無法精確確認桃園市此次將獲得的超徵紅包金額。然而,根據過往的數據,外界根據過去兩年的表現進行估算,2022年時,由於中央稅收的超收,桃園市獲得的統籌分配款總計約58億元,去年則為45.87億元,總體占比約為8.8%。目前的預測顯示,桃園市此次有望獲取約34億元的紅包,這對於即將到來的春節將是一次不小的財政支持。
在市長張善政的領導下,去年是他第一次收到來自中央的超徵紅包。當時,市議會中有來自民進黨的議員提議全民分發3000元的紅包,然而也有來自國民黨和無黨籍的議員,如謝美英等人,呼籲市府應該將這筆錢優先用於社會福利支出,包括針對老人的四節禮金、國中小孩的免費營養午餐、大班免學費以及公共交通幸福里程等措施,這些均是張善政競選時承諾的政策。民進黨議員對此表示批評,認為不應用於選舉支票或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避免造成資源的排擠效應。
另一方面,民進黨議員李宗豪則強調,市政府在利用超徵紅包時應謹慎,避免隨意編列預算和濫用資金。他提出,市府在非法定社會福利支出上的做法,直接導致了中央刪減了超過1億元的補助款,隨之而來的便是市府財政的困境。李議員引用龜山區的例子,指出因為財政支出減少,導致了道路維護和環境品質的下降,這些都顯示出市府需進行更為頻繁的財政檢討。
市議員劉勝全同樣對市府的財政管理表達了擔憂,他重申未來五至十年內,桃園市可能面對財務危機的風險。不僅是需要依賴中央補助,桃園市還需自籌資金,這使得未來的債務不可避免地成為政府的隱憂。劉議員透露,桃園市政府在2020至2023年期間,分別調度了285、416、438、567億元,今年截至9月的調度金額已達701億元,顯示出市稅收的持續短缺,建議市府應加強自我償還能力,以降低未來的財務風險。
儘管如此,財政局重申,中央的超徵紅包最終將進入總決算,也就是市府的財政儲備,用來彌補收支的差距。市府強調,紅包的具體金額仍需等到2024年1月財政部的實際分配結果才會揭曉。面對5100億元的高稅收預期,雖然地方的超徵紅包金額可能較去年有所減少,但這依舊代表著財政上的一羣支持,值得各方關注和期待。若根據國民黨在立法院提出的財策版本,桃園市的超徵紅包金額變化有可能會更為可觀,因為該版本規劃了更大的財政支出。
桃園市的未來在這波超徵紅包中或將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希望市府在此機會中善用資源,為市民帶來實質的幫助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