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桃園市法務局的最新統計,去年自2022年1月至11月,桃園市共接獲8016件消費爭議申訴案件,其中房屋類的申訴數量高達641件,排名各類別之首。這些數字顯示,消費者在房屋交易、租賃等方面面臨著不少問題,讓人擔憂消費者的權益是否受到有效保護。針對此情況,市議會多位代表呼籲市府提出具體的應對措施,以保障消費者的基本權益。
在各類消費爭議案件中,房屋類的641件申訴占了相當大的比例,緊隨其後的是運輸類的544件、車輛類的535件、線上遊戲的527件,還有電器及周邊產品的458件。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去年房屋相關的爭議案件減少了17.82%,補習類的爭議減少幅度更是高達61.75%,但桃園市的消費爭議仍主要集中在房屋與車輛類別。而伴隨著外送平台的興起,運輸類爭議也上升了超過10%。
議員黃敬平指出,隨著桃園房產交易的活躍度在全台名列前茅,交易量相比往年增長了20%,這使得相關的消費爭議也隨之增加。他強調,市府應加強對民間業者的監管,尤其是在定型化契約的管理上,務必明確列出應載及不得載事項,以防止不良商家利用不當條款損害消費者權益。
議員余信憲則呼籲市府應該從源頭加強管理,要求建管處在審核建商提供的資料時,仔細檢查施工是否按圖施作,以此來減少未來可能產生的糾紛。這樣的舉措不僅可以保護消費者,也能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消費者保護主任彭新澍表示,桃園市擁有眾多人口,且房價相對於台北市和新北市更為親民,這也引發了大量的購房需求,進而造成不少消費爭議的發生。這些爭議主要涉及預售屋的履約問題、成屋的修繕與租屋押金的返還等。此外,預售屋履約問題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廣告不實、延遲交屋及解約時的定金返還等多個層面。
為了應對這些高風險的消費問題,市府從去年8月至11月間進行了密集的查核工作,平均每兩週查核一次,共查核了20件建案,並修訂了消費者保護自主條例,新增了信用貸款的分期告知義務、獎勵機制等措施來加強保障。此外,消費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人數也從19人增加至21人,以提升案件調解的效率及成效。
面對二手車市場因網路平台而帶來的交易糾紛,法務局局長賴彌鼎表示,市府將加強定型化契約的查核和罰則。同時,經發局長張誠也透露,他們將與汽車工會合作,推動認證制度及從業人員的專業教育,以期望提昇市場的透明度,更好地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桃園市面對的消費爭議不僅反映了當前市場的複雜性,也揭示了在强烈消費需求下,消費者權益保護的重要性。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相信桃園市能夠打造出一個更加公正、安全的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