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打造文化觀光新亮點

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打造文化觀光新亮點

分享:

為了紀念牡丹社事件150週年,屏東縣政府與牡丹鄉公所攜手合作,在牡丹遊客中心內設置了「牡丹社事件館」。這座新開幕的事件館將成為遊客深入了解牡丹歷史的重要起點,於12月14日正式開幕,為在地文化觀光帶來新的亮點。

根據屏東縣政府文化處的說明,牡丹社事件館內的常設展覽分為四個主題篇章:「走進歷史」、「島嶼南方」、「事件歷程」和「對話反省」。展覽的第一部分是引導參觀者進入一條光影通道,回顧恆春半島的人文及自然地景如何隨著時間變遷而演變。接下來,參觀者將上樓進入「牡丹社事件的始末——故事發生的過程與未來的影響」的專區,透過一系列資料和多媒體展示,觀眾將能更深入地理解這一歷史事件以及它對當前社會的影響。

牡丹社事件起源於1871年的琉球漂民事件,當時54名琉球人因海難而喪生,這一事件後來成為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的重要導火線,進而引發了一系列歷史事件的演變。牡丹社事件館詳盡介紹了這些歷史背景和過程,讓參觀者可以追溯這段歷史,理解當時的社會動盪及其對台灣與琉球關係的影響。

除了展覽,牡丹鄉公所 también 對外公告,配合此次150週年紀念活動,也邀請在地部落族人進行牡丹社事件的部落劇團培訓與演出。今年5月,牡丹部落首次以劇碼「我是南方人」試水溫,於石門古戰場的揭碑儀式上演出,獲得觀眾的熱烈回響。為了使開幕日更具盛況,於12月14日,牡丹社事件館內將再次上演精彩的表演。

展演活動中,石門村的安藤部落以及高士村的高士部落,將共同呈現音樂舞台劇「macacukes之聲——再現1871」,這部作品將融合在地劇團的創作力量,結合戲劇、族語及傳統古謠,展現原住民與歷史事件息息相關的生活場景。除了這些,還特別邀請了蒂摩爾古薪舞集表演作品「bulabulay mun?」以及牡丹部落古謠隊及高士古謠隊在展場進行小型的沉浸式古謠演出,讓參觀者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深厚魅力。

牡丹鄉公所表示,牡丹社事件館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工程,整體建築共有三層,未來將陸續開放其他區域。12月14日開幕當天,將首度開放2樓B區展區,讓觀眾透過此次展覽重新挖掘恆春半島的歷史,理解這片土地曾經的輝煌與奮鬥。

牡丹社事件不僅是一段能夠觸動人心的歷史,也是屏東人文化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藉由這樣的文化觀光設施,能夠讓更多人了解台灣的歷史故事,並在這裡找到文化的共鳴。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