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近日揭示,他在美國的未來目標是籌組一個專注於產業政策的智庫,這項計畫來源於他對美國政策影響的重要性以及個人的願景。談到個人經歷,他驚喜地分享,這次回到美國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兒子迎來了自己的孩子,這位小孫子現在已經三個月大,劉德音表達了對於當新爺爺的滿足感,並在日常中時刻感受到家庭的變化及喜悅。
劉德音進一步說明,他希望這個智庫能成立於加州柏克萊,並專注於研究產業政策,尤其是在當前全球自由市場分裂和自由經濟退卻的大背景下。各國普遍需要制定適合自身的產業政策,特別是美國。劉德音指出,儘管美國擁有眾多智庫,但多數由政治人物主導,而缺少真正的產業專家,這使得相關政策的制定往往缺乏深度和廣度。而他所構想的智庫,將涵蓋學術與政策兩大領域,以專業的研究與深入的討論為據,助力於產業的健康發展。
在提到政策的背景時,劉德音提到了過去四、五年來中國產業政策的變化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同時也反思了日本的產業政策,回顧其成功與失敗的歷程。他認為,台灣在產業政策的制定上表現不錯,並希望該智庫能夠吸取過去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關於未來的計畫,劉德音提到,他的短期目標是成立這個智庫,促進產業界與學界的連結,共同研究和討論相關問題。而未來的發展方向仍然需要觀察,劉德音表示,他期待幾個月後能有更多的訊息與大家分享。
在回答有關時下政治問題的時候,劉德音對美國前總統川普的政策顯示了謹慎的迴應,表示對目前政局的不確定性還在觀察中。然而,他強調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成功對美國來說無疑是攸關重大的,並呼籲美國不僅要壓制中國半導體的發展,也應加速自身半導體產業的進步,以保持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這些想法顯示了劉德音對於未來產業發展的思考及期待,無疑將在他的智庫構想落實後,對全球產業政策的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