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用電大戶強制綠電的門檻未調整 引發環團持續關注

用電大戶強制綠電的門檻未調整 引發環團持續關注

分享:

在綠電轉型的浪潮中,政府與環保團體之間的成果與期待始終存在著不同的立場。根據最新消息,經濟部於3日公告,針對用電大戶的強制綠電政策,決定繼續維持契約容量5000瓩的基準,並不如環團所期望的下修門檻。過去兩年,環團不斷呼籲降低這一門檻,以擴大綠電的使用者範圍,但在此次的公告中,經濟部依然堅持原有的規定。這一決定引起了各界的廣泛討論與關注。

自2021年用電大戶條款實施以來,契約容量5000瓩以上的電力用戶需在五年內使用至少10%的綠電。這一要求的實行方式包括建設自有的再生能源發電設備,如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儲能設備、購買綠電及相關憑證,或者選擇繳納替代金。此政策初衷是為了促進環保能源的使用,減少對傳統化石燃料的依賴,然而針對目前的基準,經濟部表示,考量到過去一年經歷的兩次電價調漲及即將實施的碳費徵收,決定不調整現行的標準,以保障產業的競爭力。

在這一過程中,經濟部自2023年開始進行政策檢討,並舉辦了多場的會議,邀請公民團體及工商業界在北、中、南、東四個區域發表意見。環保團體在這些會議中強烈主張將門檻下調至800瓩,並將綠電使用比例提高至20%。然而最終的公告版本還是依舊沿用原有的標準,經濟部能源署指出,考慮到2024年與2025年的電價調漲和碳費開徵,維持現行規範是為了適合產業的發展環境。

目前距離達標期限仍有一年的時間,在現行需要納管的300多家大電廠中,仍有2到3成的企業尚未啟動相關的綠電使用措施。儘管如此,相關數據顯示,已有七成的企業選擇通過購買綠電及憑證的方式來達成這一要求,其中以購買綠電的方式達到495.0 MW的使用比例,而選擇設置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的企業則有196.3 MW,最少見的為設置儲能設備的5.2 MW。

綠電政策之路依然艱辛,未來如何平衡產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成為政府與社會各界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隨著全球綠色轉型的趨勢加速,如何有效提升用電大戶的綠電使用比例,將在未來的能源政策中扮演關鍵的角色。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