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紀錄片《獄中信-鄒幸彤》:信念與自由的象徵

紀錄片《獄中信-鄒幸彤》:信念與自由的象徵

分享:

今年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短片」提名中,紀錄片《獄中信-鄒幸彤》引起廣泛關注。這部片由海外媒體「綠豆」製作,展現了香港支聯會前副主席鄒幸彤的故事,透過她在獄中寫下的信件,探討信念、自我表達與人權的意義。「綠豆」表示,這部紀錄片旨在突破自我審查的界限,讓鄒幸彤的聲音在世界各地發生共鳴。

《獄中信-鄒幸彤》的全長約23分鐘,生動記錄了鄒幸彤自2021年9月開始的監禁生活。作為一名大律師,她在香港的大欖女子懲教所中被關押,面對多起案件的指控,並仍需等待明年的支聯會案開審。在這段艱難的時光裡,她選擇用書信的方式,將內心的思想與對法治的反思傳達給外界。

紀錄片的一開始,觀眾便被帶入鄒幸彤的小囚室,看到她坐在地上,筆墨不離手。即使手指因長時間書寫而潰爛,她依然堅持著,無懼懲罰。每當她因為獲得國際人權獎而發表致辭,她都會承受隨之而來的懲戒,被關進單獨的「水飯房」。她在這裡面對著四面牆壁,失去與其他囚犯的接觸,但她的筆依然在紙上舞動,將自己的信念與思考化為文字。

紀錄片最後深刻指出,「聲音可以被禁絕,惟獨思想不能被困。」鄒幸彤在囚室中不斷思考與寫作,這正是她無法被奪走的自由。她的故事通過這部紀錄片流傳出去,彰顯了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思想的自由依然可以在心中燦爛綻放。

「綠豆」在其社交媒體上表示,製作這部紀錄片的每一步都承載著深重的社會責任。作為媒體人,他們無法對所發生的社會現實視而不見。鄒幸彤所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對抗沈默與壓迫的見證,是反對噤聲力量的有力回擊。他們相信,無論周圍的環境多麼安靜,只要有人在記錄與報導,那麼世間的沉默就不會是絕對的。

在這部紀錄片上映之際,香港的政治氣候依然嚴峻,泛民主派人士的判刑案件以及媒體創辦人的指控案接連發生。「綠豆」在感慨之餘,強調仍有許多未被講述的故事,等待他們繼續記錄。無論《獄中信-鄒幸彤》最終是否獲得金馬獎的殊榮,這部作品都讓他們感受到更大的力量,並堅定了繼續追求真相的決心。「正如鄒幸彤,即使身陷牢獄,信念也未曾動搖。」

據了解,「綠豆」是一群有志於繼續在香港發聲的新聞工作者所組成,雖然身在海外,但他們堅持創造一個平台,將希望與歷史重新播撒於新的土壤上。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