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及淨零碳排放的呼聲日益高漲,企業在這一波綠色轉型浪潮中,必須認清淨零永續不僅是一個願景,而且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國發會主委劉鏡清於2024永續供應鏈高峰論壇上強調,企業若能協助上游增加永續價值,將是未來競爭的一大有利武器。他指出,政府將從三個主要面向入手,推動綠色發展,分別是發展綠色金融、兼顧轉型公平及扶植新興產業。此外,國發基金也已撥出新台幣100億元作為綠色成長基金,旨在支持企業在這一轉型過程中的努力。
在論壇中,劉鏡清表示,淨零永續是不可逆轉的潮流,企業如果無法在產品上形成明顯的差異化,且在成本上未能提升優勢,一旦未能協助上游達成減碳或提升永續性,供應鏈的價值便可能面臨逐步被取代的風險。他指出,碳定價的時代已經來臨,雖然初期的規範較為寬鬆,但未來的要求將會愈加嚴格。這一變化不僅會促使企業重新思考經營策略,也將為資本市場帶來希望的商機。為此,金管會已將發展綠色金融產品列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面對這股轉型潮流,劉鏡清也不忘提及公平性問題。許多企業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中已經感受到困難,未來面對碳費將再度加重營運負擔。為了應對這一挑戰,國發會計畫近期啟動相關研究,以辨識受影響的企業,優先提供輔導,幫助他們在進行綠色轉型時避免挫折,確保員工的生計不受影響。
此外,劉鏡清強調,綠色轉型將是巨大的商機。國發基金的百億資金就是希望能在轉型過程中,培育出一批新的永續產業,促進各行各業共同發展。政府計畫培育9.8萬名綠領人才,同時再加上20萬名人工智慧(AI)人才,旨在助力產業發展,並希望在公平性、財務、創新及創業等多方面提供支持,鼓勵新產業的誕生與成長。
在論壇上,劉鏡清也回應了過去一些企業的觀念,這些企業認為綠色轉型僅僅是追求合規性,並且擔心減碳措施會增加成本,無法帶來實質的收益。他對企業傳達了強烈的期望,呼籲他們「花錢要讓自己拿到好處」。這意味著,不僅需要提升運營效率,還要在成本管理上尋求新機會,更重要的是,綠色轉型必須成為企業成功的利器。
劉鏡清進一步表示,隨著企業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重視程度的提高,企業在供應鏈中扮演的角色愈發重要。大企業需要從供應商那裡獲得協助以降低碳排放,進而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與品牌價值。因此,能夠協助客戶做好ESG的企業,將在未來市場中擁有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並將進一步促進台灣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