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灣股市再度面臨挑戰,三家公司因未能如期出具2023年第3季財務報告而受到市場的高度關注。其中,廷鑫(2358)和昶虹(2443)兩檔股票已於11月19日正式下市,另一檔上櫃公司大略-KY(4804)則因經營權的爭奪戰而陷入停滯,未能提交必要的財務資訊。證券期貨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若大略-KY在法定期限內未補交財報,將遭遇更加嚴厲的處罰,最早可能在明年4月7日被下櫃,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廷鑫的情況相當棘手,去年該公司的會計師被迫主動中止委任,並未找到新的會計師預備簽署其財報。自2022年開始,廷鑫就未能完成112年年報的申報,因此在今年4月8日被證交所停牌,至11月19日因未恢復交易而正式下市。而昶虹的境遇亦相似,同樣因無法聘任會計師而停止申報,其112年年報同樣未能按期發布,最終也於11月19日落幕。
相較之下,大略-KY的情況稍具特殊性。該公司8月26日經過臨時股東會全面改選後,新的經營團隊卻無法取得公司的帳冊,這導致其2023年第2季的財務報告無法如期公告。儘管公司已受到裁罰,且自8月23日起暫停交易,證期局依然給予其六個月的時間來解決問題。然而,若到了明年2月24日仍然未能提交所需的財報,大略-KY將在公告後的40天內中止上櫃,市場最壞的情況可能發生在明年4月7日,屆時這檔股票可能會淪為所謂的“壁紙股”。
根據金管會的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11月14日,台灣上市(櫃)公司應申報的總數為1844家(不包含金融控股公司)。在這些公司中,除了廷鑫、昶虹和大略-KY外,其他所有公司均在規定期限內完成了財務報告的公告與申報。這一情況反映出市場的分化趨勢,也讓投資者對公司的經營風險多了一份警醒。
隨著這三家公司面臨的困境,市場情緒也遭到影響,投資者的信心受到考驗。在未來的日子裡,業界將密切關注大略-KY的後續發展,以確保公司能夠盡快克服當前的困難,避免進一步影響台灣資本市場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