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英國面臨舉債成本激增與市場信心低迷的挑戰

英國面臨舉債成本激增與市場信心低迷的挑戰

分享:

(中央社記者陳韻聿倫敦9日專電)在2023年的11月,英鎊兌美元的匯率一度下跌至1:1.224,創下自年初以來的新低,顯示出市場對英國經濟的憂慮加劇。與此同時,英國的10年期與30年期公債殖利率飆升到2008年和1998年以來的最高點,這意味著政府的舉債成本正迅速上升,對未來的公共財政構成極大壓力。

隨著市場出現一波債券拋售潮,英國國會下議院於今日針對財政部進行了緊急質詢,要求財政大臣里夫斯(Rachel Reeves)親自說明這一現象對公共財政的深遠影響。令人失望的是,里夫斯未能出席,讓位給位階次一的首席秘書瓊斯(Darren Jones)代答。一位在野的保守黨影子財相斯特萊德(Mel Stride)則不忘發問:“財相人影到底去哪了?”顯示對政府的強烈質疑和不滿。

在國際市場動盪與不確定性的背景下,瓊斯表示,金融市場的變遷受多重因素影響,並指出近期市場波動主要是由於「數據與全球地緣政治事件」的推動。他強調,儘管目前的公債市場面對挑戰,但依舊運行「井然有序」,且投資者組成多樣,市場需求基礎仍在。

然而,隨著經濟數據接連不佳的報告以及英鎊和公債的雙雙受挫,市場對於英國經濟的未來感到不安,許多人開始擔憂是否會再次重蹈2022年「特拉斯時刻」的覆轍。當年,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因提出激進的減稅預算而引發市場恐慌,最終迫使她在巨大的政治壓力下辭職。

除了英鎊的貶值,英國企業指數——以企業為主的「金融時報250種股價指數」(FTSE 250)也在今晨下跌了0.6%,達到近九個月以來的低點。這一指數的落後反映了零售業和建築業面臨的困境,尤其是在今年耶誕購物季表現不如預期,以及高利率對房地產需求的抑制。

同時,較具國際化的FTSE 100指數則因為國際企業的營收在英鎊貶值後顯得更具價值,不慎上漲了0.6%。這樣的市場走勢揭示了英國經濟正處於艱難的調整階段。

根據英國央行「英格蘭銀行」(Bank of England, BoE)最近的調查,超過50%的受訪企業預計今年將會上調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或者因成本上升而削減職缺。具體數據顯示,約61%的企業預期利潤降低,54%打算提高報價,53%則預期雇用人數將會減少,甚至39%的企業表示可能需要降低薪資。此項調查聚焦於英國的大型及中小型企業,顯示出在當前經濟環境下,企業對未來的信心已然削弱。

面對不斷上升的舉債成本,財政部發表了一份聲明,企圖緩解市場的擔憂。該聲明表明,政府不會被迫違反財政紀律,強調遵循財政紀律的重要性。這也讓市場回憶起去年秋季「特拉斯時刻」后的情形。因此,里夫斯及其團隊正計畫從削減公共支出著手,以強化財政控制並應對即將到來的經濟挑戰。市場也普遍預期在未來,里夫斯可能會再次增加稅負,以避免增加舉債。

瓊斯在國會上重申,遵守財政紀律沒有妥協的空間,並強調政府的決心堅定不移。昨日的財政部聲明重申,英國的舉債數字在七大工業國中排名第二低,並指出只有英國預算責任辦公室(OBR)能準確評估政府的舉債空間,暗示其他的消息來源皆為臆測。

在市場信心減弱和政府舉債成本日益攀升的情形下,英國經濟正面臨一場考驗。未來數月的發展將深刻影響英國的經濟走向,以及政策制定者的抉擇。正因如此,民眾、企業及投資者對於未來的憂慮與期待交織,無不關注這場正在發生的財政策略的變革。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