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知名的連鎖雞排店「豪大大雞排」,在進軍中國市場12年後,驚傳將於今年底前關閉所有中國門市,徹底撤出中國市場。此消息掀起了網路上的熱烈討論,尤其是在中國和台灣的社交媒體上,引發了一場關於名稱用字和品牌形象的激烈辯論。
在微博上,豪大大雞排發佈的公告中強調,「香港、中國台灣及海外授權地區門店仍照常經營,歡迎大家前往惠顧」。這則貼文不僅成為微博熱搜的話題,其中特別提到的「中國台灣」四個字更是引起了兩岸的熱議。許多中國網友對於這句話表示驚訝和困惑,而在台灣,這則公告則更讓民眾炸鍋,紛紛在社交平台上表達不滿,有些甚至發起抵制行動。
台灣的網友中,有人對於「中國台灣」的用詞表示反感,認為這是在矮化台灣的身份,質疑豪大大雞排的用語選擇。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批評道:「若是舔共,親共的品牌,無論多好都一律拒買」,甚至有更激烈的言論呼籲做好品牌的道德選擇,不要再支持與政治妥協的企業。
此外,「豪大大雞排」從1992年創立以來,曾經風光無限,在台灣的多個地區開設了多家分店,也成功打入中國市場,然而近年來受到原物料價格攀升、人事成本上漲,以及市場競爭的影響,經營狀況逐漸下滑。今年6月,豪大大雞排就已經無預警關閉台北西門店,顯示公司面臨著一定的經營難題。與此同時,市場上也出現了一些新興品牌,讓消費者的選擇更加多元,有可能進一步影響到豪大大雞排的客源。
豪大大雞排的官方至截稿為止尚未對此次事件進行回應,這也讓許多消費者對其後續在台灣的經營策略產生疑慮。隨著社會輿論的持續發酵,未來的品牌走向和在台灣的市場位置,將可能面臨更大的挑戰。這一事件不僅是企業經營的調整,更是兩岸關係中的一個縮影,折射出品牌在面對政治、經濟環境多變的情況下,所需面對的種種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