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進口車關稅降至零,國產車恐面臨滅絕危機

進口車關稅降至零,國產車恐面臨滅絕危機

分享:

經濟部近期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指出,若我國將進口車的關稅降至0%,將對國內汽車產業造成重大影響,甚至可能導致國產車的消失。為了促進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包括藍綠兩派立委在內的17名政治人物提出提案,希望將進口車的關稅從目前的17.5%調降至0%。這一提案雖然初衷是為了降低民眾的購車負擔,但經濟部的警告卻讓這一計畫蒙上了陰影。

根據經濟部的評估,若進口車關稅完全取消,將造成國家稅收損失高達523億至600億元。此外,隨著進口車的銷售量大幅上升,國產車廠的市佔率可能降至僅有20%,這將影響到國內847億元的相關產值,並使超過8萬名從業人員的就業岌岌可危。

回顧台灣的進口車關稅歷程,早在2002年我國加入WTO時,進口車關稅高達60%。隨著市場開放,這一稅率逐步降低,至2010年降至17.5%。在這個背景下,立委提出調降關稅的理由主要是希望減少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並呼籲政府重新思考目前的稅制。

目前,美國的汽車進口關稅僅為2.5%,而日本和新加坡則完全沒有進口稅。相對之下,我國的汽車進口稅加上貨物稅,實際稅率已高達42.5%。這對一般消費者而言,無疑是一項沉重的財務負擔,尤其對於想要擁有私人車輛的人來說更是如此。

監理所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11個月的時間裡,台灣市場的汽車掛牌數量達到416,528輛,其中進口車的銷售已超過20萬輛,這使得進口車在整體車市中的市佔率接近48.2%。這樣的情勢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也令國產車廠不得不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

經濟部的報告進一步提出,在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即使國產車的銷售保持不變,隨著汽車市場總數逐年成長到2031年,國產車的市占率仍將顯著下滑,可能降至僅有20%。而在悲觀情境下,若國產車真的被進口車全面取代,那麼到2031年國產車的市佔率甚至可能歸零,這將對國內相關產業造成難以估量的打擊。

此外,車輛公會也提出評估,若進口小客車的關稅被徹底降低,不僅會影響國產車型的開發,還將使得現有的零組件採用變得困難,導致國產車廠失去競爭力,零組件供應商也將面臨關閉的風險。這意味著847億元的產值和超過8.26萬名就業機會都將受到威脅。

在稅收方面,經濟部的評估報告指出,倘若關稅全面取消,相關的稅收淨損將至少為523億元,若考慮更悲觀的情境,損失可能高達600億元。此外,這些數據尚未涵蓋因國產車減產而對上游產業的連鎖反應,經濟部強調這些預估或許是保守的,實際損失可能更為嚴重。

因此,經濟部建議不應隨意調降關稅,若需降稅,也應與業者進行充分的溝通,以確定可以接受的降幅與模式。此外,產業發展署亦表示將致力於協助產業升級轉型,並提供支援以促進關鍵零組件的開發,幫助國內產業更好地進入全球供應鏈。

在這個高度競爭的汽車市場,國產車究竟能否迎來轉機,還需業界、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登高望遠,為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尋找出路。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