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門這片美麗的土地上,醫療資源的短缺已成為當地民眾普遍關心的重要議題。金門籍立法委員陳玉珍於十月提出修訂《離島建設條例》的提案,主張在金門設立「離島國際醫療特區」,以此開放外國醫事人員的進駐,期望藉此解決當地醫療資源不足的窘境,同時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然而,這一提案引發了金門縣議員吳佩雯的擔憂。在今天的總質詢中,她質疑,若果真引入外國醫師,是否可能重演「波波醫師」的悲劇,並要求縣長陳福海對此修法表達明確的立場與意見。吳佩雯指出,金門目前有四個鄉鎮的醫療資源匱乏程度在全國名列前茅,醫師與人口的比例更是低得驚人。
金門縣長陳福海在面對議員的質詢時表示,8年前,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曾提出想讓金門成為「離島醫療特區」的概念,顯示出這一構想已有相當的歷史背景。陳福海認為,陳玉珍的修法提案在特定條款上是有其必要性,強調提案的精神正確。然而,他也指出,相關的法律修訂應該經過充分的地方討論,以確保不會重蹈覆轍。他提到,必須限定特定國家的醫療證照以提高進駐醫師的專業素質,並強調當前的醫療政策必須優先得以保障。
隨著金門的醫療資源問題日益顯著,吳佩雯指出,目前有許多公費醫生希望重返金門,但面臨種種的困難,無法如願。根據她的了解,現在金門依賴的IDS(醫療效益提升計畫)和醫學中心支援計畫,主要是在急重症科別方面得到了醫師的支援,導致其他科別如放射科及癌症治療等領域仍然存在顯著的缺口。
對於金門的轉診患者數量居高不下的情況,吳佩雯也表達了擔憂,因為轉診的交通與住宿補助申請程序繁瑣,金額亦有限,這對於金門居民而言無疑是附加的經濟負擔。她建議金門縣政府應該向中央爭取更多的經費,以簡化補助程序,減輕民眾的經濟壓力。此外,金門醫院的病床使用率超過八成,第二醫療大樓的規劃進度緩慢,吳佩雯呼籲縣府應該積極向中央爭取預算,並尋求與長期照護的結合,來優化當地的醫療資源配置。
在這場關於醫療資源的辯論中,金門地區的平均壽命數據也成為了焦點。吳佩雯提到,內政部的網站公告中並沒有金門地區的平均壽命數據,這被解釋為因人口遷移而導致的數據失真,她質疑這樣的理由不夠充分。吳佩雯要求衛生局確實核實金門常住人口的平均壽命以及相關的健康數據,以便制定相應的長期政策來促進地方的發展。
對於這一問題,衛生局長蔡建鑫表示,他已多次向衛生福利部反映,這樣的數據處理對金門並不公平。他表示,如果中央仍無法給予協助,衛生局將會嚴正提出抗議。
當地的醫療議題不僅是醫療資源的短缺,也涉及到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品質。金門人期待著能在未來看到更好的醫療條件和服務,這不僅僅是對醫療制度的期待,更是對生活品質的向往。在各方的努力下,希望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讓金門的醫療未來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