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鈕承澤於2021年11月底進入花蓮監獄服刑,至今已服刑三年零兩個月。鈕承澤因涉嫌性侵案件被判刑四年,這一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經歷了三次的假釋申請後,他在去年底終於完成了第四次申請,並成功獲得假釋。依據相關規定,性侵害犯的假釋需要配合特殊的社會監督機制,以確保公共安全,不過他仍然得到機會重返自由世界。
隨著農曆春節的臨近,鈕承澤的出獄日期也被提前安排。根據最新的消息,北檢已與花蓮監獄聯繫,確認他將在1月23日的上午9時至10時之間出獄。這是在春節專案的幫助下進行的,為了能讓鈕承澤在假期前回家,相關的保護管束程序得以加快。
根據香港法例第138條第2項的規定,假釋者在送交保護管束命令後,需於24小時內釋放。但若涉及其他安全考量,則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指定釋放日期。對於鈕承澤來說,重返社會的過程中,必須與當地的婦幼警察隊及相關社會機構緊密合作,以建立必要的聯繫機制。
鈕承澤的案件始於2018年11月23日,當時在董事會聚會上認識了被害人。隔天凌晨,當被害人留宿在他家中時,發生了不幸的事情,鈕承澤在該場景下對她進行了性侵。這起事件在社會上引起了激烈的反響,鈕承澤在上訴過程中仍然否認犯罪,但最終判刑四年的判決已經確定。
隨著鈕承澤即將重返社會,他的出獄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事情,也引發了社會對於性侵案件後續處理以及假釋制度的進一步思考。社會對於這類案件的關注與討論亟需持續,讓相關機構能制定更為完善的監督管理措施,確保類似事件不再重演。鈕承澤的故事在提醒人們關注受害者之餘,也讓我們思考如何在法律與人性中尋找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