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雲林縣於後安大橋隆重舉辦通車典禮,這座新建的橋梁不僅為當地交通帶來極大改善,更有效地支持了六輕工業區的能源發展需求。後安大橋的重建工程歷經兩年的時間,今日正式通車,向居民及通勤族群承諾了更為順暢的過境體驗。
後安大橋又名跨越施厝寮大排的橋樑,是六輕工業區內的重要交通樞紐,承擔著工廠員工日常上下班的重任。舊橋因為僅有兩車道且寬度僅9公尺,每到通勤高峰時間,往來車輛極易造成交通堵塞,困擾了當地居民和工廠員工的出行。因此,當地民眾呼籲進行改建,促使此次橋梁重建計劃順利啟動。
重建的後安大橋全長約61公尺,寬度由原來的9公尺拓寬至18公尺,設計為雙向四車道,改建後大幅度提高了通行能力,能夠有效疏通六輕工業區的車流。更為重要的是,橋梁高度提高了70公分以上,大幅提升防洪能力,有效減少周邊地區因豪雨造成的淹水風險,為居民的生活安全增添了一層保障。
此項重大工程得到了水利署的支持,補助金額達新台幣6150萬元,而台塑企業也通過自資投入1.3億元以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縣政府則自籌1350萬元,彰顯了公私協作的成功典範。工程於2023年2月正式動工,經過近一年的努力,於去年12月完工,今天的通車儀式僅是這一旅程的尾聲,卻也是新開始的象徵。
今天的通車典禮上,雲林縣長張麗善、麥寮鄉長許忠富、台塑企業管理部副總經理蔡建樑、國民黨立委張嘉郡及丁學忠等多位貴賓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張麗善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後安大橋的正式通車將大幅改善六輕工業區的交通流量,並減少落墩數,進一步提升防洪效率,讓地方居民能夠享受更安全、更便捷的生活。
雲林縣交通工務局長汪令堯補充說,此次改善措施不僅提升橋梁的通行能力,也將雲3線與後安橋引道端約200公尺的路面拓寬為雙向四車道,以應對龐大的交通流量。整體而言,這一系列的交通改善計畫為雲林縣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將吸引更多投資,推動地區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