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引發質疑,需更謹慎推動

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引發質疑,需更謹慎推動

分享:

近期,教育部推出的「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與討論。這項計畫預計在未來四年內投入高達百億元的預算,專為15至30歲的青年設置,並開放550個名額供符合條件的年輕人申請。這一巨額資金的運用方式和計畫的具體實施內容卻遭到了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的質疑。

陳學聖指出,該計畫在執行的第一年就編列了10億元的高額預算,但其具體的推動方案並不明確,這讓人擔心政府可能只是流於形式,出現「大撒幣」的情況。他表示,這筆預算若與企業的運作模式相比,恐怕足以支持長達百年的計畫發展。然而,教育部尚未提供清晰的計畫細則,這種模糊性可能會導致資源的浪費,而不是真正達成支持青年發展的目的。

與此同時,陳學聖提出,許多成功的圓夢計畫都是來自於民間,這些計畫往往具有明確的規劃和持續性的資金支持。例如,某企業在過去20年內僅投入2億元,就成功支持了超過200位青年在社會發展上提出創新計畫,並帶來了深遠的社會影響。這種長期支持的模式遠比一次性的高額撥款更能激勵青年,創造持續的效益。

針對「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陳學聖質疑政府的經費來源,詢問其支出是否依賴基金的孳息,或是每年都需要從國庫編列預算來支持。這一問題關乎到計畫的可持續發展,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方式將直接影響計畫的成效和公信力。

他強調,在推動青年發展的政策時,政府應更加重視資源運用的永續性,而不應僅僅追求短期效果。最後,他呼籲政府應以更謹慎的態度檢視這項計畫內容,並借鉴民間的成功經驗,以確保公共資金在有效的地方發揮作用,不至於變成一場無意義的政治表演。

總體來看,「青年百億海外圓夢基金計畫」的推出原本是政界對於青年發展的重視,但隨著具體實施細節的缺乏,及對於經費運用的質疑,未來的推動效果仍需觀察,政府在此計畫上的取向和態度將成為關鍵。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