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捷運的設計理念不僅關注交通便利性,也重視通風系統的合理配置。沿著整個捷運路線,設有多處通風口,這些通風口的外觀設計引發了民眾的好奇與討論。特別是在鳳山站附近,通風井的造型引起了市民的熱烈猜測,被視為神秘的建築物,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位於高雄車站的通風井,因其獨特的外觀而受到高度關注。這座通風井使用不鏽鋼片包覆,形成一個直徑18公尺、長23公尺、高9.3公尺的雙曲橢圓球體。這樣的設計是考量到車站周邊的地景,由專業建築師團隊精心打造。然而,自去年5月完工以來,這個銀色圓球的外觀引發了各式各樣的猜測與反饋。人們甚至一度將其視為裝置藝術作品,而不僅僅是通風設施。此外,部分旅客對於銀色圓球的反光效應感到不適,認為它造成了刺眼的光線和熱量的聚集。
面對民眾的抱怨,高捷公司迅速採取行動,為這個通風井的外部貼上了鈦黑色的包膜,以減少反射光和熱量的集中。經過測試,這個改進措施有效改善了反光與聚熱的問題。儘管如此,通風井的設計依然在網路上引發了新的議題,網友們紛紛發表看法,有的形容「銀球變黑球」,也有人戲稱它像「超大皮蛋」。更有動漫迷聯想到日本漫畫《殺戮都市GANTZ》中的黑球,讓這一通風設計有了新的文化聯想。
在高捷後驛站2號出口前方,還設有另一處醒目的通風井。這個通風井直立如同傾斜的圓筒,外觀讓部分旅客聯想到「輪船的煙囪」,令許多人誤以為是車站整體設計的一部分,卻難以辨識其實際用途。這樣的設計不僅體現了高雄捷運在美觀與功能性之間的巧妙平衡,同時也讓通風口成為城市景觀的一部分,吸引著路過的行人和旅客的目光。
高雄捷運的通風設計不僅在實用性上滿足了需求,同時也在外觀上引發了公眾的強烈反響,讓我們看到了城市基礎設施設計中的創新與挑戰。隨著高雄的發展,這些通風井或許會成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持續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與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