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國寶級電影放映師張松如:用生命守護台灣電影的珍貴記憶

國寶級電影放映師張松如:用生命守護台灣電影的珍貴記憶

分享:

在南投草屯的17號鄉道上,緊鄰馬路的矮牆上,色彩鮮豔的手繪電影看板映入眼簾,吸引著不少路過民眾的目光。這些令人驚艷的藝術作品,出自於72歲的張松如之手。他被譽為「國寶級電影放映師」,一生奉獻於電影的放映與保存,為台灣的電影文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回顧張松如的成長歷程,他的電影之路從12歲開始。在家庭困難的背景下,母親早逝的他只讀了一個月的小學便輟學,但對電影的熱愛激發了他學習的渴望。他踏入草屯大世界戲院,學習手繪電影看板及放映技術,從此展開了他的電影人生。這段經歷讓他在日後的工作中,得以在全台各地的戲院之間忙碌穿梭,成為了30多家戲院的放映師,見證了台灣電影的黃金年代。

隨著時代改變,錄影帶的興起讓傳統電影院的生存面臨挑戰。然而,張松如並未因此放棄。他轉戰露天電影,利用三輪車在廟會和學校等地播放經典影片,將電影的魅力帶給更多的人。這樣的堅持讓他深深融入了台灣電影的歷史之中。

12年前,張松如退休後,開始感受電影文化的變遷以及老舊戲院的關閉帶來的無奈。他不忍心看到舊式放映機和膠捲影片遭到遺棄,於是決定自掏腰包購買並收藏這些電影文物。他將自家空間轉型為「阿松懷舊電影文物館」,並設置了能播放老電影的迷你戲院,繼續為台灣電影的傳承與保存貢獻心力,至今已經60年。

文史工作者潘樵對張松如的敬仰之情由衷,他表示張松如的一生幾乎都是奉獻給電影。他對電影文物的保存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更是一種對文化的堅守。潘樵多次與張松如進行深入的訪談,並編撰成書,出版了名為《漂泊,電影,張松如》的作品,紀錄著這位國寶級電影放映師的真實故事,並希望能喚起國人對早年電影的美好回憶。

在南投這片土地上,張松如不僅是電影放映的見證者,更是文化的守護者。他的故事和努力讓人深思,一位國寶級電影放映師用自己的熱情與堅持,將台灣電影的珍貴記憶牢牢銘刻。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