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週五,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的期銅價格因美元指數上升而受到壓力,但因金屬倉庫中的等待出倉量持續增加,使得銅價的跌幅相對有限。當前,消費者、生產商及貿易商往往以倫敦金屬交易所為他們的主要市場。這些業者會將過剩的金屬存放於LME的倉庫,以便在市場上出現短缺時能迅速取出。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下午五點整,期銅價格下滑了0.5%,報每噸9,048美元。進一步的LME數據顯示,目前倉庫內的銅庫存增加了4,400噸,總共達到272,825噸。值得注意的是,取消倉單的數量亦有所上升,增加了8,950噸,總計達到了16,650噸。這些取消的金屬主要集中於台灣高雄的LME倉庫,據交易商透露,這些金屬正被運往亞洲最大銅消費國中國,而中國在11月的銅及銅製品進口量則創下了一年以來的新高,顯示出市場對銅的強烈需求。
同時,在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監測的倉庫中,銅庫存卻持續走低,自十月中旬以來減少近一半,顯示出需求在增長。這與LME的庫存增加形成鮮明對比,顯示市場動態所引發的複雜局面。
美元的強勢對以美元計價的商品造成壓力,使得其他貨幣持有者在購買時勢必增加投資成本,這或將進一步抑制銅的市場需求和價格。目前市場也在關注美國聯邦儲備系統(Fed)可能於明年放緩降息的策略,這樣的政策對美元的支持作用不容小覷。
此外,中國官員最近召開的經濟政策會議對市場的情緒也產生了一定影響。會議重申了透過發行債務、降低利率以及支持經濟增長的承諾,但個別投資者則認為,並沒有提出新的具體措施來刺激市場,這使得市場情緒稍顯謹慎。
在其他金屬期貨方面,期鋁報每噸2,610美元,小幅上漲0.4%;期鋅報每噸3,092美元,上漲0.5%;期鉛報每噸2,011美元,微漲0.3%;而期錫則報每噸29,135美元,下滑1.3%;期鎳報每噸15,800美元,則回落了2.3%。整體而言,當前金屬市場的走勢反映了複雜的供需關係,以及全球經濟不確定性所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