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市的福德段面積達1萬9537平方公尺,地理位置優越,毗鄰著名的重慶市場與熱鬧的東大門夜市。花蓮縣政府目前正規劃在此地新建「福德市場」,計畫將一樓設置為零售商場,而二樓以上則朝向旅館方向經營。然而,該地區已經擁有市場和夜市,當地居民與攤商對於新市場將可能帶來的經濟影響表示了擔憂,尤其是對攤販生意的潛在衝擊。縣政府則承諾將對商場的客群進行區隔,並會舉辦公聽會以闡釋相關計畫。
回顧至2012年,花蓮縣政府推動南濱夜市的遷移計畫,當時編列了近1.16億元向國有財產署購得福德段的國有土地,並將其變更為市場用地,目的在於安置受到影響的攤商。隨著東大門夜市的建立,舊有攤商得以轉移至新地點營運。而福德段的土地卻因為後續開發進度緩慢而閒置迄今,現今主要充當重慶市場及東大門夜市的臨時停車場。
由於福德段土地的開發進展延誤,審計部門對此提出了改善要求。2017年起,花蓮縣觀光處開始規畫以BOT(公私合營)模式,將該地交由業者興建市場。同時,縣府亦同意業者可以向相關部門申請多重業務,包括設立旅館,以期提升土地的使用效益。這一政策引起了市場與夜市攤販的擔憂,他們擔心新市場的出現會影響到自身的生意,加上市議員對於如何解決周邊停車需求及旅館營運成效的質疑,無疑增加了各方的焦慮。
重慶市場的負責人陳愛玲表示,若新市場建成,將對原有攤商的生計造成直接影響。不少商販擔心新場所與原有市場的商品重疊,可能導致價格戰的出現。她建議縣政府應首先優化現有的市場設施,或學習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引進具有特色的市集,待人潮穩定後再推進後續建設,這樣的做法更具長遠的益處。
在東大門夜市方面,主委沈英基也表達了相似的憂慮。他提到,夜市周邊目前停車空間不足,若新建商場,恐將進一步壓縮夜市的客流量,影響攤販的生意。他希望縣府在規畫新市場時,能同時考慮興建立體停車場,以解決現有的停車困境。
花蓮縣政府回應,未來計畫中的市場將會朝向現代化零售市場的方向發展,預計提供新鮮的蔬果、魚肉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以吸引不同於周邊傳統市場和夜市的客群。然而,考慮到市場自給自足的財務風險,縣府認為市場的經營必須結合其他附屬事業,以確保經濟的可行性。
縣府再次強調,目前仍處於規畫階段,屬於招商程序。倘若未來沒有業者投標,將會積極宣傳及舉辦座談會,排除民眾及潛在廠商的擔憂,讓此項計畫能夠順利推進。同時,縣府希望能夠吸引民間資金,以提升市場的營運創意,最終達成經濟收益的雙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