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高雄產業未來何去何從?柯志恩關注「大南方新矽谷」方案的盲點

高雄產業未來何去何從?柯志恩關注「大南方新矽谷」方案的盲點

分享:

行政院於昨日正式通過「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計畫在五年內投入高達360億元的預算,以推動以人工智慧(AI)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意在促進南部地區的產業轉型。然而,對於高雄的傳統產業,尤其是鋼鐵、石化及螺絲等領域的立法委員柯志恩表示了強烈的不滿與擔憂。她指出,該方案似乎忽略了許多傳統產業的需求,使這些在地的產業可能淪為「棄兒」。

柯志恩表示,「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旨在於南部建立一個以AI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並希望實現AI的產業化及產業的AI化。儘管AI產業的發展確實需要政府的扶持與鼓勵,以幫助南部的產業達到多元化和升級,但在檢視整體方案內容後,卻令人察覺到高雄的重要產業如石化、鋼鐵和螺絲產業未得到任何關注,甚至在方案中完全缺乏相關的描述或計畫。

再者,根據柯志恩的觀察,方案中所強調的S廊帶策略主要集中在以半導體為核心的幾個特定園區,例如高雄園區、橋頭園區、白埔與路竹等地,卻難以看到對更為龐大、以傳產為主的高雄工業區,例如本州、永安、螺絲聚落、仁武、大社、大發、林園及沿海等八大工業區的任何發展策略。這使得多數當地產業似乎被大大忽視,未得到應有的重視與資源分配。

此外,柯志恩特別提到,螺絲工會的會員超過700家,大部分集中在高雄岡山地區。她的憂慮在於,從北高雄到南高雄的轉型過程中,鋼鐵、石化與螺絲產業的重要性與市佔率皆名列前茅,若這些產業繼續被邊緣化,未來甚至可能面臨衰退,進而形成所謂的「城際鐵鏽帶」。

她強調,「大南方新矽谷」方案誇大了對新興產業的重視,但卻缺少對既有傳產困境的關懷與應對策略。她呼籲政府官員應該要以全面的眼光來看待產業發展,不僅要關注新秀產業的興起,也應該對傳承下來的老牌產業給予相應的關懷與支持,切勿只看新人的風光,而忘卻了為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舊有產業。

柯志恩的發言引發了對於未來高雄產業發展的深思。在科技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平衡新興技術的發展與傳統產業的轉型,成為當前政策制定者必須認真考量的議題。希望政府在推動新產業的同時,也能對傳統產業給予更明確的支持與發展方向,才能真正造福所有商業生態。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