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於屏東的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公園舉行了一場以「山、村共生 Living with Nature」為主題的展覽,這場展覽今日正式揭幕,並首度展示名為《納Embrace》的裝置藝術作品。此作品的設計者,禹禹藝術工作室的藝術家陳禹廷,以300根國產桂竹、刺竹以及鐵件精心構成,讓每位遊客都能在這片自然的懷抱中,真切感受到竹材與光影交織而成的詩意,並深入了解台灣竹材的獨特價值。
《納Embrace》這件作品是陳禹廷的心血結晶,他以竹節作為創作的靈感,將之與鐵材結合,巧妙運用竹編的特性,細膩地刻畫出生命與歲月的軌跡。陳禹廷指出,這件作品不僅僅是一個藝術品,它結合了當地的竹材與藝術創作,象徵著自然的共融與包容,旨在喚醒人們對土地的深層情感連結,並反映出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係。
與一般展覽不同的是,遊客在欣賞藝術品的同時,還可以親身接觸感受這件作品。楊瑞芬,林保署屏東分署長,表示希望民眾能夠在與這件作品互動時,體會竹子的美麗與內涵。然而,他也提醒大家,保持藝術品的尊重與愛護,每次上去的遊客人數最好控制在10人內,並要求在進入作品時脫鞋,以維護作品的完整性與美感。他強調,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件作品的美麗,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陳瑞芬進一步指出,竹子的快速生長特性使其成為可再生材料,並且擁有極高的產業經濟價值。竹材廣泛應用於建築、家具以及各類生活用品中,還具有推動淨零碳排放與環境永續的效益。他希望透過這件作品,讓更多民眾了解到國產竹材的重要性以及其多樣應用。
此外,立法委員伍麗華也對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的努力表示感謝,特別是在近幾年與多位原住民藝術家的合作中,將原民的傳統工藝與音樂創作融入林後四林園區的各個角落。她期待著這場以「山、村共生」為主題的展覽,將成為未來與園區進一步多元合作的良好開端。
這一切顯示了藝術與自然的交融,揭橥出新的可能性,誠邀每一位遊客前來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公園,親身體驗這片與自然對話的藝術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