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市的南關線三大廟——關廟山西宮、歸仁仁壽宮以及歸仁保西代天府(又稱大人廟)自古以來便擁有深厚的信仰歷史和文化聯結。每逢一年一度的王醮活動,各廟宇會共同籌備盛大的陣頭,場面壯觀,吸引了眾多信徒及遊客的參與。2019年,台灣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正式將「南關線三大廟王醮暨遊社」公告為重要民俗,肯定了其在地方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為了保留和傳承這項珍貴的文化資產,台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於去年啟動了第一期的文物調查,主要針對仁壽宮及其周邊14座廟宇進行詳細調查。此次調查成果豐碩,共整理出4108件文物,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首次發現的昭和時期拍面宋江陣的面譜,彰顯了當時陣頭文化的精緻與特色。
仁壽宮的祭祀活動以歸仁北里的五角頭為中心,歷史可追溯至清光緒年間(約1875年),至今已形成完善的祭祀體系。這裡的陣頭形式多樣,既有東弘農宮、武聖宮的金獅陣,也有來自崁仔頭清水宮、許厝代天府的宋江陣等,每一個陣頭都是信念與文化的具現,展現了庄頭對仁壽宮的強烈認同感與向心力。這些陣頭不僅是王醮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與其他廟宇交流的文化符號。
本次文物調查中,各廟宇的文物展示了豐富多樣的類型。仁壽宮主要保存了大量的文書資料,包括文件、照片、影音資料與書籍,這些都是研究現代宗教信仰的重要依據。而其他廟宇則針對兵器與陣頭道具進行了保存,這些物件記錄了陣頭文化的歷史與演變,令人驚豔。
在此次調查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崁仔頭清水宮珍藏的日治時期拍面宋江陣面譜。這些面譜不僅具有古物的價值,還生動描繪了昭和時代的庙會陣頭文化,是不可多得的歷史文獻。此外,檳榔園翰林院草鞋公陣的劇本以及公館邊清水宮的「宋江陣備忘錄」文稿,進一步展現了陣頭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與持續的文化傳承。
為了確保這些寶貴的文物能夠得到妥善的保存,並延續其文化價值,台南市文資處於近期在仁壽宮舉辦了一場成果展示會,向參與調查的廟宇報告研究成果,並展示了精心整理的文物清冊。在會議中,文資處還針對文物的保存與維護提出了建議,希望藉由各廟宇間的合作,能夠將南關線的王醮及陣頭文化的獨特魅力傳承給未來的世代。
此次文物調查的成果不僅風采獨具,更充分彰顯了南關線三大廟在地方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它為未來研究南台灣的傳統宗教和民俗活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也使得台南這座文化之都的深厚底蘊與歷史價值得到了再次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