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引導民間資金投入國家的建設及發展,台灣政府近期啟動了一個名為「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的計畫。該方案旨在促進民間投資,擴大資金流入台灣的公共建設領域。根據財政部的最新初步盤點,目前依據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促參法)所計劃釋出的公共建設案源,今年有望釋出69件,總投資金額預計將達到新台幣900億元。這些案源主要涉及運動、交通、農業等設施,並展現出跨地域、多樣化的投資潛力。
進一步分析,財政部官員指出,今年的民間投資案中,有五大促參案具有非常吸引的投資規模,且分布於北、中、南三部地區,形成多點開花的局面。例如,新北市的「板橋第二運動場體育場BOT案」及「淡水第二漁港港區整體開發BOT案」各自的民間投資金額均達150億元,而台中市的「水湳轉運中心案」則預計投資130億元。此外,台南市的「運動藝文休閒園區案」預估將吸引90億元的民間投資,而新莊北側的「知識產業園區轉運站」則估計吸引61億元的投資。
不僅如此,財政部的官員還提到,除了促參法之外,依其他法令進行的公共建設案件,亦以都市更新及大眾捷運法為主。以新北市土城及永和區為例,這些地區的都市更新案件的預計投資金額分別達80億元,而台鐵員林火車站周邊地區的相關計畫也預計吸引約24億元的民間投資。此外,捷運土城線延伸到頂埔地區以及桃園捷運機場線的土地開發案,民間投資金額同樣可觀,分別為25億元與13億元。
財政部官員強調,目前的這些數據仍屬於初步預估,尤其是依其他法令辦理的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通常會在年度中期透過各政府機關對外公告招商,因此無法精確預測整年度的案量。然而,若將依促參法及其他法令的案件加總,規劃於今年釋出的公共建設商機已超過1100億元,充分顯示出市場的潛力。
展望未來,財政部將積極受理民間的提案建議,並協助媒合政府機關進行參採,以促進雙向互動的提案機制,力求使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件的來源與數量有顯著提升,從而擴大商機,繼續推動台灣的基礎建設進程。政府期盼借此機會,讓保險業等各類民間資金能夠加大力度,投資於有助於國家發展的公共建設上,進一步推動國家整體經濟的繁榮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