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台灣餐飲業的海外拓展:迎接挑戰與機遇

台灣餐飲業的海外拓展:迎接挑戰與機遇

分享:

在近期的經濟部年度記者會上,經濟部長郭智輝於10日表示,台灣的餐飲業在亞洲中名列前茅,是最具吸引力的選擇之一。他指出,「亞洲最好吃的餐飲就是我們台灣的餐飲!」這番話充分展現出郭部長對於台灣美食的自信與驕傲。隨著台灣餐飲逐漸佈局海外市場,但也面臨許多挑戰,郭智輝強調業者需具備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意識,以及清晰的市場策略。

郭智輝提到,隨著台灣餐飲在全球市場上逐漸受到關注,他舉例自己在美國旅行時,以5美元(約新台幣165元)品嚐了一顆滷蛋。相比之下,許多台灣人對於每顆20元的滷蛋仍有顧慮,這顯示出文化差異對餐飲業的影響。然而,他也直言,這類產品在美國的銷售多數是針對當地的台灣人,而非廣泛的外國消費者。

進一步而言,郭智輝強調,任何希望進入海外市場的台灣餐飲業者,都必須對該市場有透徹的研究與理解。他建議,在決定擴展的同時,更應該明確產品特色與目標消費群,以避免因不了解市場而導致的失敗。他以自身在貿易業40年的經歷提醒,許多企業往往因為對海外市場的無知,而為自己制定了失敗的計畫。

此外,他也提到近期韓國和日本餐飲文化的風靡。他表示,「亞洲最好吃的餐飲就是我們台灣的餐飲!」並指出,台灣擁有多樣的餐飲選擇,業者必須思考哪些餐點最能吸引海外消費者。像是針對喜歡漢堡的族群,台式漢堡—刈包也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方向,而對於愛好米麵的人士,牛肉麵則具備吸引力。

郭智輝還提到,台灣的烘焙產品在美國也獲得好評,尤其是熱的台灣麵包,在當地市場形成了切實可行的區隔。他強調,業者應當清楚自己的目標客群,無論是針對海外華人還是其他外國消費者,應該擴展到更多的需求者身上,而非僅侷限於台灣人。

不過,面對海外市場的挑戰,郭智輝也提到,台灣餐飲業在取得原材料上面臨困難。例如,滷肉飯的美味往往來自於用豬皮煮出膠原蛋白,但美國市場上卻難以獲得這些豬皮。進口台灣豬肉也可能受到嚴格的進口限制,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海外拓展過程中考量食品原料的可得性亦是重要議題。

最後,他鼓勵台灣的餐飲業者以「健康飲食」為主題推向海外,因為全球81億人口都在追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這樣的定位不僅才能加強台灣美食的國際形象,還能掀起一場健康飲食的新浪潮,讓台灣的美味穿越國界,走進每一位消費者的生活中。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