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保意識的提高,「潔葬」已成為越來越多台灣民眾選擇的葬儀模式。台中市政府在這股趨勢中,積極推動綠色殯葬,於去年底在太平第一花園公墓設立了本市首座樹葬園區,該園區占地約三百平方公尺,未來將可提供六百個樹葬穴位,成為對自然環境友善的身後事選擇。
日前,民政局長吳世瑋率領生管處長柯宏黛及相關主管,莅臨樹葬園區視察改建成果,並正式宣布這個充滿綠意的樹葬園區啟用,期望讓民眾在面對生死議題時,能有更多元且符合永續理念的選擇。
吳世瑋表示,台中市政府致力於推動綠色殯葬,除了增建納骨塔,還積極推行環保的海葬和樹葬。近年來,越來越多民眾接受這類自然葬模式,樹葬的需求尤其攀升,根據統計,去年樹葬的執行件數已達3162件,相較於十年前,增長了超過8.3倍,顯示出大眾逐漸重視環境保護與個人選擇的多樣性。
除了首座樹葬園區的啟用,市政府也在進行多個地區的樹葬區規劃,包括沙鹿、大肚、東勢及北屯,以打造出讓人追思與懷念的永恆園地。此外,台中市政府已計劃斥資三億六千萬元興建太平的第三座納骨塔,預計在今年底完工,這座納骨塔將提供逾三萬三千個骨灰櫃位,以滿足民眾日益增加的治喪需求。
柯宏黛補充道,太平樹葬園區的設立不僅是藝術與環保結合的體現,更是打破傳統的葬法,選擇「不立碑」、「不造墳」及「不進塔」的方式,對於遺體火化後,經過特殊研磨處理的骨灰,將在綠草如茵的園區回歸於自然。此舉不僅能減少環境的負擔,還令逝者與大自然重新連結,同時亦創造出一個舒適且寧靜的追思空間。
未來,隨著現有土葬區禁葬期的結束,樹葬園區的面積還將擴展至兩千平方公尺,讓這片土地能夠持續進行永續利用。太平樹葬區的建立,除了有助於減少土地資源的浪費,更對於減緩全球暖化及支持環境永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市政府在未來將持續推動樹葬、海葬等多樣殯葬方式,並希望通過公墓的公園化改造及土地活化,讓市民不論在生命的每一階段,都能享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質。此舉不僅呼應了時代的需求,也展現了政府對於生態與未來世代的深刻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