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市場動蕩中,中國股市近期出現了一波反彈。尤其在昨日,上證指數驟然上漲了2.5%,這一回升讓眾多投資者燃起了希望。然而,投資者的重要關注點在於:這波反彈的勢頭能否持續下去。滙豐投信在其分析報告中指出,隨著中國政府在財政政策上的持續發力,以及消費者信心的逐步恢復,“內需”將成為2025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主題。
滙豐投信的專家團隊表示,自2024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政府陸續推出了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並著重擴大內需,這些措施讓中國經濟逐漸趨於平穩。隨著經濟增長動力持續增強,這不僅為A股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撐,也顯示出市場潛在的回暖趨勢。滙豐中國A股基金經理人蕭正義指出,提高經濟流動性尤為重要,這將有助於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減少收入不平等,並進一步釋放國內消費需求,為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
在全球多極化的經濟環境中,中國也在積極尋求新的增長點。根據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對於地緣政治友好的地區的出口表現優於其他地區。儘管目前出口美國市場的份額有所下降,價格也出現下滑,但中國的全球出口份額卻仍保持穩定,顯示出其市場的韌性。
在投資市場的動態中,中國官方進一步刺激政策的實施,以及企業主動透過回購股票來改善自身估值,可能會對市場的下行壓力形成有效的緩解。此外,由於外國投資者當前在中國市場的持股比例降至自2019年第二季以來的低點,這也為資金的流入提供了潛在的機會。
根據MSCI的數據,中國股市的估值在自2019年以來回升至9.7倍,相較於中位數11.3倍的遠期收益,仍顯示出進一步上升的空間。蕭正義強調,只要中國的經濟支持政策持續跟進,將進一步加強估值復甦的潛力。
展望2025年,滙豐投信認為,中國經濟依然存在增長的空間,這將為A股市場的轉強提供支撐,同時吸引更多資金持續流入。特別是在A股市場,滙豐投信提出了兩條主要的投資主線。
首先是與新質生產力和科技相關的方向,這代表著政策推進帶來的市場估值創新機遇,包括科技、醫藥和消費等行業。其次,中國製造業的供給側改革將為市場帶來新的價值重構投資機會。隨著海外製造業供應鏈的產能擴張,中國在新質生產力方面,尤其是在科技行業的支出正在大幅增加。
此外,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信號指出,中國將重點促進新能源、高端製造以及化工新材料等行業在需求側的發展。在這些領域,相關的投資信號在未來幾季可能會變得更加明顯,市場對此的關注度和預期仍然較低,這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進場時機。如果市場能夠朝着這一方向發展,投資者將有機會以估值和盈利雙豐收的局面,迎接未來的挑戰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