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北市發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食物中毒事件,導致六人不幸喪命,事件牽動了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調查的深入,台北市衛生局宣布將針對食品安全展開一系列精進措施,旨在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不僅如此,這起事件也成為了檢討和改革台灣食品安全標準的契機。
衛生局表示,此次事件的反省促使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改善疑似食品中毒案件的處理程序。他們修訂了「疑似食品中毒標準作業流程」,將通報的門檻明確化。根據新規定,如果有六人以上出現食物中毒症狀,必須立即通報醫療機構;而若發生死亡、需入住加護病房,或有休克、昏迷等重大狀況時,無論人數多少,相關業者都需立即停業,以確保顧客的安全。
針對停業的業者,衛生局也嚴格制定復業標準。所有被停業的商家不僅要依據食品衛生規範進行改進,還必須完成四小時的食品安全教育訓練,才能申請重新營業。這一規定首度被適用於去年的王品集團「初瓦台北西門店」及「嚮辣和牛麻辣鍋西門店」食物中毒事件,造成上百人就醫,這一改變展示了衛生局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
為了強化稽查機制,衛生局在北市的39間百貨公司成立了專門的稽查專案,並增進了稽查的頻率。此外,衛生局也訂定了針對高違規、高風險業者的抽查計畫,並邀請百貨公司管理團隊共同研討,建立美食街的自主管理方案,他們還建議食品業者納入產品責任險的相關資訊,以增強保障。
在人力資源方面,衛生局增聘了33名稽查人員以提升稽查效率,目前已有30位新成員到位。除此之外,衛生局還設立了「食因性疾病檢驗組」,增購許多檢驗儀器及實驗室設備,以應對可能的食品中毒事例。近期已經採購了多種毒性物質的標準品,以進行更為全面的檢測。
為了進一步強化監測機制,衛生局已經將邦克列酸列入疑似食品中毒監測名單。去年5月到12月的期間,他們共抽驗了34件不同的產品,檢驗結果均未檢出有害物質。而自去年12月以來,對於手部及環境檢體的檢測結果也顯示,嚴格的監測將有效防範食品安全隱患的發生。
這些舉措不僅旨在強化消費者的安全保障,更希望能夠提升業者的責任感,構建更健康的飲食環境。台北市衛生局的努力,無疑是對保障食品安全、回應社會關切的一種負責態度。隨著新規範的實施,期待未來的台北市在食品安全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