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三陽與中華汽車對國產政策的角力與未來展望

三陽與中華汽車對國產政策的角力與未來展望

分享:

中華汽車總經理陳昭文近日表示,MG HS的國產自製率已達到相關標準,目前正處於送件的過程中。這一消息不僅凸顯了中華汽車在推動國產化方面的努力,也引發了對於汽車產業未來的多重關注。特別是在三陽汽車決定退出車輛公會之後,該事件引起了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高度關注。

三陽汽車的董事長吳清源,此次退出公會的決定並非一時衝動,而是對於車輛公會在面對電動車及國產化政策的無所作為感到失望。據知情人士透露,身為車輛公會理事長的陳昭文曾試圖和吳清源接洽,甚至安排座談,但幾年來吳清源對公會的滿意度已大幅下降,特別是在公會未能有效掌握與傳遞政策資訊的情況下。

中華汽車自2022年引進中國汽車品牌MG以來,該品牌迅速成為國內第六大汽車品牌,依靠高性價比的策略迅速打入市場。然而,由於其採取了從中國進口零件並在台組裝的模式,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爭議,並引發立法機關的關注。這也促使當局催生國產化的新政策,以保護本地產業的競爭力。

根據產業發展署的說法,因中國零件進口組裝已對國內產業造成威脅,因此需要加速推進國產化進程。新政策明確規定,未來三年內新車款的國產化比率目標逐年提升,其中首年需達到15%,次年為25%,第三年則為35%。對於已上市的舊車款,則要求在首年達到20%,次年30%,最終在第三年達到35%。

然而,車輛公會對這一新政策的公布感到突兀,成員們對政策的具體細節並不清楚,直至產發署召開會議說明後,才與會員交流獲得完整資訊。儘管車輛公會努力反映會員的意見並呼籲提供緩衝期,但產發署仍然沒有早些時間給予具體的回應或協商機會,造成許多會員深感不滿。

吳清源對於政府及公會的應對方式表達了失望,並指出,當前台灣的汽車市場處於低迷狀態,上半年銷量多半僅是去年的訂單,這使得車廠在市場中的壓力逐漸上升。加上國內景氣的不佳及政府限制融資公司車貸的政策,消費者的購車意願普遍減少,很多人轉而觀望或選擇已上市的降價新車。此時,國產化政策的實施對於車廠而言無疑將帶來更大的衝擊。

這場關於國產化政策的爭論,不僅影響汽車產業的未來走向,也是對於如何平衡政策制定與市場實際需求的重要反思。隨著各方力量的交織,未來的汽車產業將面臨更多挑戰與機遇。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