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於今日舉行了2023年首次的交通安全說明會,針對今年1至10月的交通事故數據進行了詳細的分析與報告。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與112年相較,今年的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和受傷人數均有所下降,這無疑是交通部在道安改善上取得的階段性成果。然而,在各縣市的整體表現中,桃園市的情況卻相對不理想,這引起了交通部長陳世凱的高度關注。
根據交通部的數據顯示,113年1至10月,台灣發生的交通事故中,死亡人數為2430人,這比112年同期減少了85人,下降幅度達到3.4%。而受傷人數則達到427502人,相較於去年減少了17960人,下降率約為4%。這一系列的數據無疑顯示出交通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但同時也反映出在某些地區的挑戰。
特別是在交通事故類型的分析中,酒後駕駛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數從112年的217人減少至130人,降幅達到40.1%。此外,兒童與青少年的交通事故死亡數量也減少了4人,機車事故死亡人數降低44人,行人事故死亡人數減少8人,高齡者死亡人數也下降了19人。這一系列數據的下滑,顯示出台灣在提升交通安全方面正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
然而,桃園市在交通事故的各項數據中表現不佳,特別是在死亡人數的增加上最為明顯。桃園市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方面的增加達到50人,尤其是機車死亡人數增加了35人,酒駕死亡人數亦上升4人。面對這些挑戰,陳世凱表示,他並不會將桃園市視為“最差”的縣市,而是強調道安問題需要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合作來解決。
談到桃園市政府未派員參加交通部的會議,陳世凱呼籲各縣市應定期分享交通改善成果,共同探討道安工程的成功案例,這樣能形成良性循環,而非以懲罰為主。陳世凱強調,交通部將持續以輔導的方式支持地方政府提升道安,對於表現不理想的地方,將給予全力的協助。
當被問及在既定目標降低7%死亡人數後,是否能如願以償時,陳世凱指出,未來兩年將是台灣道安改善的關鍵期。過去強調的車本交通將轉向人本交通,這包括改進基礎設施、交通標誌及路線標示等,他相信雖然起初進展緩慢,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效將越來越顯著,用路人也會感受到交通安全環境的提升。
此次會議不僅讓人看到政府對於交通安全的重視,更突顯了不同地區在道安問題上的不平衡,未來的道路將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為提升行車安全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