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都市發展需要,北市一殯於去年6月展開拆除工作,並在上個月順利完成拆除。在拆除後,這塊面積達600坪的土地將轉變為綠地與停車場,正進行招標中,具體的營運時間尚未確定。根據規劃,停車場將設置315個汽車格、128個機車格及4個大客車格,預計將為市民提供方便的停車選擇。
民政局長陳永德表示,為了消除民眾對於拆除後土地的恐懼感,建議在未來的一至兩年內,應首先進行綠地和停車場的建設,這樣不僅能夠提供市區的必要停車空間,也能改善周遭環境,給予地區新的面貌。同時,陳局長也提到,一些議員建議長期以來可以舉辦公益性活動,讓這片土地更加活化,減少人們對於荒廢空地的疑慮。
針對這一塊黃金地段,議員詹為元及曾獻瑩分別提出短期內應該舉辦臨時會展或市集活動的建議,以增添生活氣息。議員們指出,周末可以討論如何與產發局合作,舉辦各種市集和活動,以吸引民眾,讓停車場不再是一個寂靜的空間。
隨著市府的拆除計畫,民政局也開始針對這片土地的後續使用進行規劃。依據資料,這塊土地的產權中,71.05%為市有地,還有少部分國有和私有地。民政局有意朝著公共服務的方向利用這片土地,包括全齡照護基地、運動中心、社會福利設施等,這些計劃皆旨在提升社區的生活品質。
殯葬處長張世昌表示,未來的規劃將把公共需求放在首位,兼顧地方發展與商業使用,努力將這片土地的功能整合到更大的社區發展計畫中。在此過程中,芝生地與商業地之間的平衡將是重點,這不僅能夠活絡當地經濟,同時也能延續民權東路的活力。
目前的規劃亦包括兩種開發方案:一是全街廓開發,與私有地的業者合作;另一種方案則是針對一殯範圍進行獨立開發,並納入公共服務的需求。針對未來的發展,相關單位強調將持續聆聽公眾的意見,並綜合考量都市發展的需要、財務可行性及社區需求。
根據都發局的評估,周遭地區主要為住宅區,並且商業活動主要集中於主要道路旁,因此規劃時候將更多地考慮如何融合公共服務與商業需求,創造平衡的空間。
未來的發展趨勢將繼續吸引各方關注,如何利用這片土地創造最大效益,還有賴於各方的共同努力與合作。隨著規劃的推動,民眾期盼看到一個充滿活力且符合生活需求的新社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