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資訊 » 協和電廠改建四接案面臨環評爭議 需更強調公眾參與

協和電廠改建四接案面臨環評爭議 需更強調公眾參與

分享:

台灣電力公司(台電)協和電廠的改建計畫,引發了關於環境影響評估(環評)程序的一系列爭議。去年,該計畫在環評會上遭到民間團體質疑,指控存在「黑箱環評」的問題。監察院的調查結果則指出,該環評會議對於長期以來環境部所建立的公開及透明的環評機制造成了損害,並違反了「奧爾胡斯公約」的原則。因此,相關單位受到促請檢討改進,確保未來的環評程序更加公正透明。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的召集人王醒之表示,環境部的專業性正在受到質疑。最近環境部證實,台電於12月5日已正式提交了補件,這預示著四接環評會議將很快召開。然而,具體的審議時間尚未確定。王醒之強調,經濟部應該在環評會初審會議之前,選擇在基隆舉辦聽證會,以具體回應民眾多年來的疑慮,而不是以行政手段壓制地方民意,必須守住專業。

這一改建計畫的爭議主要涉及海洋生態的影響以及基隆港的營運,對該地區的環境和安全都帶來潛在的衝擊。王醒之進一步指出,協和四接案不僅是環境問題,還牽涉到國安問題,未來有可能成為軍事焦點,而目前針對這些潛在風險的評估仍待加強。

在王醒之的說明中,他提到監察院近期收到的函件指出,關於上次環評遭控黑箱作業的調查結果。監察院指出,環境部在處理台電協和發電廠改建四接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時,於去年5月25日召開的專案小組初審會議中,與會民代針對「東移方案的範疇界定問題」及「基隆市水產動植物保育區規定的違反」提出了質疑,導致會議未能如期進行。隨後,監察院也指出,因程序問題的提出,前兩次會議均難以有效進行,且增加的限制性規定損害了長期以來環境部所建立的公開透明機制。

最後,王醒之補充,「奧爾胡斯公約」的核心理念是公眾必須能夠及時且有效地參與決策過程,這要求行政機關必須在政策程序開始之前,適時通知受影響的公眾,而不是在擬定計畫後再與民眾溝通。這一點無疑是未來環評程序要進一步改善的重點,也是保障民眾權益與環境正義的重要基石。

精選文章
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