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政府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改善交通環境,致力於為市民打造更安全、更舒適的行人通行空間。根據民政局的統計,去年台中市成功協助各區公所爭取到77案的中央補助,總金額接近5.5億元,這些資金的運用為改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帶來了實質的成效,累計改善的道路長度達到了45公里,而人行道的新增與修繕更是逾12公里,顯著縮小了城鄉發展的差距。
民政局局長吳世瑋指出,市府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各區公所積極盤點社區需求,並透過區里會議及市議會提出建議,爭取中央的資助。特別是在一些關鍵區域,例如大甲區的幼二路、工二路及青年路,清水區的民族路三段和四維路二段,以及大肚區的萬興路旁人行環境改善工程等,這些轉型的項目不僅提升了行人的通行安全,還大幅改善了周圍的居住品質,各項改善工程的經費規模均在2000萬元以上,大大超出各區公所全年預算的範圍。
此外,吳世瑋也提到,這些中央道路工程補助的規劃,目的是為了均衡城鄉及村里的發展,特別是針對都市計畫區外的非公路系統進行道路改善。中央對於相關計畫提供全額補助,而其他計畫則依據各縣市的財力決定部分補助金額。因此,台中市政府仍需籌集地方配合的經費,金額占總工程費的50%,這項預算已獲得議會的通過。
在去年的成果之上,各區公所已經針對今年繼續提報了65案申請,總申請經費接近8.8億元,期盼能在未來的審議中獲得中央的支持。透過這些努力,台中市政府不僅期盼能讓行人享有更安全的通行環境,也希望進一步促進城市的整體發展,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這些交通改善措施,無疑將給予市民一個更為便利的出行體驗,讓每一位行走在台中街頭的民眾,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