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市平鎮區的老街溪上游支流大坑缺溪,長期以來交通狀況不佳,兩岸居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影響。因為這條溪流的存在,原本連結的社區卻被強制分隔,造成了如同被斷裂的兩片土地。右岸的民眾若想前往左岸,不得不繞行一段長達30分鐘的路程,這樣的情況讓不少居民感到心急與無奈,於是民代接獲陳情,開始致力於改善這一困境,並展開建橋的計畫。
市議員陳韋曄表示,許多社區活動因交通不便而無法進行,特別是右岸的長輩們想要參加左岸的社區關懷據點活動時,面臨著極大的困難。他指出,以前一直在爭取建設橋樑的進展,但由於涉及多方協調,一直未能如願。經過兩年的堅持努力,終於取得地主的同意並成功爭取預算,讓計畫得以成行。
根據平鎮里長王耀棠的說法,由於大坑缺溪的存在,平鎮里被迫形成了破碎的地形,約有60位長者需要前往位於左岸的關懷據點。在日常生活中,右岸的長者為了參加社區活動,必須在馬路上與車輛爭道,這不僅耗時耗力,更存在安全隱患。因此,民眾對於橋樑的期盼,正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安全的通行方式,讓居民的生活不再受到如此大的影響。
根據桃園市養工處的說明,此工程將由平鎮區公所全面執行,並已成功爭取到1400萬元的預算,預計將於明年4月正式開工。這座新建的人行跨橋,將連接水汴頭伯公旁的步道以及對岸的南平路二段,設計上將建設一個寬度為3.3公尺、長度為22.5公尺的橋樑,為兩岸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通行選擇。
陳韋曄表示,這座橋樑的建設不僅是交通設施的改善,更是串聯社區情感、增進居民互動的重要連結。他指出,未來的橋樑會不僅方便長者進出,還能讓整個社區的居民享受到更安全、更便利的生活條件,今後將有更多的居民能夠參加社區活動,增進社區凝聚力。
這項建設計畫代表了居民的期望與努力,不論是提升交通的便利性,還是保證行人的安全,都是對社區未來美好生活的期待。隨著項目的推進,相信這座橋樑將成為平鎮區兩岸居民之間一個重要的紐帶,讓彼此的生活更加緊密相連。